思考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说:“最危险的恶,是普通人那种不经思考的服从。”
生活不如意之事,总是十有八九的,你如果非要纠结、纠缠其中的八九,而不珍惜余下的一二。
那么,越是生活艰难时,越是容易随波逐流。
可以说,人越是在困顿之际,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因为一旦盲从了,只会让你在迷途中越走越远。
唯有坚持独立思考,清醒而活,日子才会逐渐被你掌控。
困境中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
众人皆醉时,独醒才是最可贵的品质。
人这一生,谁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掉进坑里。
在困境之中,保持必要的清醒,稳住自己,在一种不随波逐流的过程里。
如此,我们才能逐步取得自己想要的。
管仲年轻时经商可谓是屡屡失败,后面从军也是屡屡败退。
但他的朋友鲍叔牙却说:“他不是无能,是时机未到。”
后来,齐国内乱,别人都争相站队,唯独他冷静观察。
最终辅佐公子纠,虽未成功,却因见识过人而被齐桓公重用。
他说:“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不深思则不能得其理。”
人呀,一旦不深入思考就不能成就学问,不深思熟虑就不能明白事理。
凡事都要尽心对待,刻苦磨练,尽可能活出人格的独立,强大的智慧。
最终,便能在混乱中保持独立思考,而这样自己才能抓住真正的机遇。
压力下坚守主见,不人云亦云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自己的判断。
唯有如此,我们方能真正靠自己一点点地取得成长。
压力下的一些观察、判断、选择,最能彰显出一个人的水平。
北宋沈括担任延州知州时,正值西夏入侵。
当时朝廷主战声高涨,他却发现边军缺粮少饷。
于是自己顶着压力上书:“兵不厌诈,然无粮不战。”
他的主张很明显,就是坚持先固守备粮,后图进取。
后来,果然大败西夏,守住了边疆。
他在《梦溪笔谈》中这样写道:“凡事详察则明,轻信则暗。”
实际上,任何时候,都要做到足够的清醒,理性,保持必要的观察和慎独思考。
就像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这样感悟道:
“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的态度,是人最后的自由。”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逃避,也不要觉得自己能逃得掉。
而是无论外界的压力有多大,都要知道不能夺走你思考的权利。
迷茫时听从内心,不盲目跟风
当所有人都指着同一个方向时,不妨停下来想想。
告诉自己,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盲目从众。
如此,在迷茫之际,还能保持必要的冷静和清醒,靠自己一步步地取得成功。
心中有明灯,何惧夜深沉,如果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又怎么会感到迷茫呢?
歌德说:“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
在迷茫时静心观察,沉住气去判断,反而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出路。
说白了,你的内心,才是最可靠的导航。
的确,生活不会因为你的盲从而变得容易。
相反,越是艰难,独立思考越显珍贵。
独立的深刻思考,就像暗夜里的灯塔,虽不能改变风浪,却能指引方向。
如此,即便是在困境之中,也依然保持独立思考的人,使得自己永远不会真正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