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低空资本裂变:15亿锚定eVTOL估值跃迁

九月,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斩获5000台订单、锁定15亿元预收款的消息,为低空经济领域投下一枚“深水炸弹”。这不

九月,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斩获5000台订单、锁定15亿元预收款的消息,为低空经济领域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这不仅是企业商业化进程中的亮眼成绩单,更标志着长期被贴上“PPT造车”标签的低空经济赛道,终于迎来可量化、可落地的商业验证,产业发展由此迈入新阶段。

现金流破局

在广州研发中心,小鹏汇天的工程师正为10月迪拜首飞做冲刺准备,而财务端的“造血能力”已率先打破行业桎梏。

15亿元预收款直接覆盖一期工厂60%的资本开支,剩余资金缺口可通过票据融资与政府贴息债补足。

这意味着企业在项目启动阶段便化解了大部分资金压力,从根源上缓解了科创企业常见的“资金焦虑”,为量产交付筑牢资金根基。

更具行业意义的是,这笔预收款彻底改写了低空经济的估值范式。

此前一级市场对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项目的估值,只能被动对标海外企业,采用“10倍市销率”的无盈利模型,缺乏实际盈利支撑。

小鹏汇天正以这样的数据在改写行业困局:35%毛利率、12%净利率,叠加200万元单价与5000台订单,2026年预计释放12亿元净利。

按25倍PE计算,企业估值将达300亿元——相当于把此前靠PS(市销率)讲故事的eVTOL赛道,一步拉进“DCF+PEG”框架。

人民币基金首次可用“盈利增速≤1”来定价退出,险资、产业资本随之闻风而动。

自此,低空经济不再是主题炒作,而是可复制、可折现、可锚定PE的高毛利高端制造,资本信心与融资闭环同步确立。

值得一提的是,走进广州黄埔预生产线,扑面而来的是汽车级节拍与航空级工艺的奇异融合。

具体来看,800V碳化硅电驱直接沿用小鹏G6平台,百万公里验证的成熟部件把12万元单价砍到9.6万,降幅20%,却仍能输出航空所需的6kW/kg功率密度。

再来看看电池Pack并不另起炉灶,侧板液冷的“扶摇”架构稍加防火毯与防爆阀,就让单kWh成本从航空均价1200元一步跌破950元,循环寿命反而提升30%。

就连最娇贵的碳纤维外壳也套上汽车思维——与广东复材龙头联合铝镍合金模具湿法模压,135℃快速固化45分钟出炉,单件成本立降3万元,表面精度直达A级曲面,可立刻喷涂金属漆。

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下,陆地航母的BOM被牢牢钉在130万元/台:电驱9.6万、电池38万、复材机体26万、航电19万,其余线束内饰37万,合计占比60%以上的零部件与汽车共线、共用、共摊,一次装机合格率从航空平均85%飙到98%,模具与产线折旧直接享受汽车级万台飞轮。

航空器第一次卖出汽车级毛利——单台70万元、毛利率35%、净利率12%,让eVTOL真正走出实验室,驶进可复制、可扩张、可DCF的量产快车道。

政企深度协同

在广州开发区最新发布的产业空间规划蓝图中,小鹏汇天智能飞行器制造工厂的标注格外醒目。

这是因为其不仅是区域重点产业项目,更被明确赋予 “低空经济示范区核心载体” 的战略定位。

这一身份背后,是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共同探索产业升级的深度协同。

为推动低空经济从 “概念” 落地为 “实体产业”,广州开发区量身定制了一套精准发力的政策组合包。

除了直接给予15亿元专项补贴用于生产线建设与技术研发外,更开放了区域内独家空域试点运营权。

这意味着小鹏汇天可在划定范围内开展飞行器测试、低空物流配送、短途通勤等场景验证,解决了行业发展中 “有产品无空域” 的核心痛点。

同时,围绕每年1万台的产能目标,政府提前布局供应链、预留工业用地并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筑牢产能释放支撑,通过供应链配套、用地保障等措施,确保工厂投产后能快速释放产能,抢占市场先机。

作为对价,小鹏汇天向政府承诺 “五年内实现200亿元产值”,这种 “政策资源输入+产值目标绑定”的合作模式,本质是 “GDP股权换产业税收” 的创新实践。

政府以阶段性的补贴和稀缺资源,换取企业长期扎根带来的产值贡献、税收增长与就业拉动。

企业则借助政策红利快速突破行业壁垒,缩短商业化周期,形成 “政府得产业、企业得市场” 的政企共赢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也彻底打破了传统招商引资中 “政府单向让利、企业被动入驻” 的单向输出逻辑。

低空经济的乘数效应在此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根据行业测算,低空经济涉及飞行器研发制造、空域管理、运营服务、配套基础设施等上下游数十个产业环节。

尤其是1:5的产业带动比意味着,200亿元的直接产值将间接撬动千亿级的关联产业增长 。

从上游的航空材料、精密零部件企业,到下游的低空旅游、城市空中物流服务提供商,再到充电桩、停机坪等配套设施建设领域,均将受益于这一核心项目的落地,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增长动力。

这一成功模式已迅速引发全国范围内的效仿热潮。海南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正规划 “海岛间低空通勤+旅游观光” 示范航线。

珠海结合航空产业基础,推进 “通用机场+飞行器研发+运营服务” 全产业链布局;成都则聚焦城市通勤痛点,试点 “郊区卫星城至市中心” 低空短途运输线路。

各地均以广州开发区的 “飞行营地-景区-城市通勤” 三级空域示范模式为蓝本,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化调整,推动低空经济从 “单点突破” 向 “全国性布局” 加速演进。

TC定生死

关于小鹏汇添进一步的资本之路,尽管小鹏汇天尚未官方公布IPO时间表,但多条信源已勾勒出清晰的资本化路径。

2025年6月,企业引入具有投行背景的CFO,并启动多家银行的上市竞标工作,明确“由CFO统筹操盘IPO”。

按照规划,2025年Q3工厂竣工、2026年启动大规模交付后,将同步推进港股(或美股)上市进程。

创始人赵德力的表态也侧面印证这一节奏:2024年底他提及“未来有IPO计划,时间待定”,2025年5月则进一步明确“待营收规模达理想状态,估值体系将更清晰”——量产交付与资本化进程的绑定,让小鹏汇天的上市路径愈发明确。

虽然值得肯定的部分越来越多,但当前项目最大的不确定性仍聚焦于适航认证(TC证)。

按照计划,型号合格证预计2025年Q4取得,若延期6-12个月,不仅交付将整体后移,预收款还可能面临退款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现金流与估值。

但风险中亦藏机遇:迪拜首飞期间,小鹏汇天将同步向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GCAA(阿联酋通用民用航空管理局)输出飞行数据,为国际适航互认铺路。

这种“国内取证+国际同步”的策略,不仅降低了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更体现出中国企业在航空标准制定中的主动话语权,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十月的迪拜天空,即将见证的不只是“陆地航母”的首飞,更是中国低空经济从“科幻构想”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一跃。

小鹏汇天用15亿元预收款改写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更是整个低空经济 的估值逻辑。

当航空安全标准与车规级成本控制实现平衡,当政府政策与资本市场形成合力,低空经济终于摆脱“概念炒作”的标签,以“现金流驱动”的姿态,正式开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不慌实验室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