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出行平台真的能有意识地控制司机收入么?

一些经年的网约车司机在对比现在和之前收入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疑问:现在的低单价和低收入,真的只是市场的原因么?平台会不会做

一些经年的网约车司机在对比现在和之前收入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疑问:现在的低单价和低收入,真的只是市场的原因么?平台会不会做到有意识的控制呢?

答案是可以的,甚至在行业里非常明显。为了把司机的收入维持在“饿不死也赚不到钱”的区间,平台用算法把每小时的流水牢牢固定在30元左右。不得不说,平台控制的很好,低于这条线,平台无法覆盖成本,高于这条线,又会让司机“赚太多”。

于是,多数司机的收入,都被控制在中位线上,能留下让司机继续跑的收入,但是又不会让司机赚多少。再给一小部分老司机“高收入”,来吸引一些人入行当自己的韭菜。

司机名义上不是员工,但事实上基本都是全职为平台工作,甚至比大多数人工作时间都长,早上七点出车,晚上十一二点收车。有人说司机不是都挺自由的么?实则不然,在线时长、派单优先权,这两条规则就锁死了“自由接单”的想象。

更绝的人是,平台还跟租车公司合谋,直接把司机绑死了在了单一的平台,想换都换不了。

最初的那句“想接就接”的口号,早已经成了历史甚至是摆设。到了顺风车行业更是,貌似是失去了掌控力,任由这个行业野蛮发展。

法律上说顺风车是共享出行,但是专职司机和真车主之间的区别,平台不是不知道,但是不会公开承认。为啥?因为平台就是吃这碗饭的,把专职司机刨出去了,谁能替平台赚钱。甚至一旦承认了,就要承担网约车监管责任。于是所有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管条件,对顺风车完全失效。

在很长的时间里,职业顺风车的“起步线”就是网约车。跨城需求又客观存在,网约车的成本几乎决定了它不能跨城,而公共交通倒是便宜了,就是满足不了乘客最后一公里的要求,只要这些监管裂隙还在,职业顺风车就不会消失,而靠这些赚钱的平台也不会消失。

今年各赛道的平台都冲进了市场,价格直接雪崩式下滑,费力维持的表面再也平静不了,司机不好糊弄了,同时也完成了对整个市场的换血和转变。

然而有个事实却是一直存在,不管司机再怎么样,都不耽误平台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