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正式落下帷幕,而我此行最大的感受,便是中国品牌正在崛起与觉醒。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品牌节的会场,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品牌正在全面走向“中文化”。
曾几何时,不少中国品牌倾向以“洋气”包装自我——海外注册、西化取名,仿佛外语才代表高级。而这一次的品牌交流之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他们坦然使用中文标识、植入中国文化元素。即便是已经或准备出海的企业,也不再一味迎合西方审美,反而更加注重用东方文化独特的魅力去打动全球消费者。
尤其引起我注意的是,品牌在数字身份层面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偌大的场馆内,一个“.商标”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好奇上前了解,得知这是一种专门为商标权利人建立的域名体系,能帮助消费者在网络上快速识别正宗品牌,避免山寨误导。
品牌为什么要用“.商标”?
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在海外多元市场中,“.商标”作为全球通用的品牌专属标识,能让国际合作伙伴、消费者快速识别品牌官方身份,减少因语言差异导致的品牌混淆,尤其在非英语地区,这种明确的品牌指向性更具价值,能让消费者一眼就知道——这是正宗的中国品牌。
我恍然大悟。从品牌命名到域名选择,中国企业不再回避自己的文化身份,反而大大方方地用中文与世界对话。这种转变,不仅是市场策略的调整,更是文化自信的真实体现。
行走在各个展位之间,我看到越来越多企业以中文注册商标、用中文设计LOGO、通过“.商标”构建品牌数字资产。中文,不再被视为国际化的“障碍”,而是成为品牌传递信任、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
这一现象,或许正是中国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缩影。当企业不再盲目崇拜“洋品牌”,当消费者越发理性青睐国货,当中国品牌敢于用中文身份走向世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商业领域的革新,更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崛起。
我深信:以中文为荣、以文化为傲的中国品牌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