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翻开《三国演义》,陈登的形象总蒙着一层暧昧的灰。
他助陶谦、投吕布、应曹操、联刘备... 穿梭于各大势力之间,像极了随风倒的墙头草。这般人物,如何能让名士陈矫拒绝袁术、孙策的橄榄枝,却对他的广陵功曹之邀欣然应命?又如何在正史中赢得“湖海之士,豪气不除”的盛誉?
这巨大的反差,迫使我们拨开演义迷雾,重见这位被严重低估的豪杰真容。
陈登,从来不是投机者。
名门底蕴:乱世中的治世能臣下邳陈氏,簪缨世胄。祖父陈球官至汉室太尉,门第清华。陈登少怀大志,沉静有谋,博览群书。二十五岁举孝廉任东阳县长,已显非凡器局。他抚恤孤弱,洞察民瘼,百姓敬之如父母。徐州牧陶谦慧眼识珠,擢为典农校尉,主理一州农桑。
陈登的务实才干在此刻熠熠生辉:
脚踏黄土:他不满足于案牍文书,亲自踏勘徐州土地状况。
兴修水利:主持开凿陂塘,修复灌溉系统。
复苏经济:让饱经战火蹂躏的徐州重现“秔稻丰积”的繁荣景象,百姓得以喘息安居。
这绝非见风使舵的政客所能为,而是心怀生民的实干家本色。当陶谦病逝,徐州权力真空,陈登力排众议,拥戴仁厚的刘备继任,其眼光与公心,已超越地域私利。
建安元年,吕布鸠占鹊巢夺了徐州。陈登父子暂栖檐下,却对吕布鄙薄至极,暗藏诛吕之志。
陈登的智谋如利刃出鞘:
破吕术联盟: 利用父亲陈珪与袁术的旧谊,巧施离间,硬生生拆散吕布与袁术的政治联姻,斩断吕布一臂。
许昌献计:借吕布遣其向曹操谢恩之机,面陈破吕方略,深得曹操嘉许,获封广陵太守,在吕布腹地埋下致命楔子。
下邳围歼:曹操东征吕布,陈登先知先觉,亲率广陵精兵为前锋,将吕布死死围困于下邳。吕布以陈登三弟为质求和,陈登断然拒绝,反令攻城更急,最终逼得张弘夜送其弟归营。吕布伏诛,陈登因功晋伏波将军。
广陵太守任上,陈登的军政才能臻于巅峰:
吏治一新:明法令,肃纲纪,松弛的广陵为之一振。
化敌为亲:恩威并施,成功收服地方豪强薜州武装,扩充自身实力。
民生复苏:劝课农桑,安抚流亡,短短一年,广陵郡百业复苏,陈登威望如日中天,江淮归心。
真正的考验来自江东猛虎——孙策。建安四年,孙策攻皖城后,令孙权率十倍之众渡江直扑广陵门户匡琦城。
陈登的将略在绝境中绽放:
示弱惑敌:面对压倒性兵力,陈登闭门偃旗,示敌以弱。
静观其变:他登城楼冷静观察,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
雷霆一击:突然开城,亲率将士如猛虎下山,冲乱吴军阵脚。孙权军猝不及防,登船不及者落水毙命不计其数,大败亏输。
疑兵破敌:孙权不甘,再率大军来犯。陈登一边遣陈矫向曹操求援,一边布下疑兵——在援军必经之路广布柴草,乘夜点燃,“光照远近”。吴军误判援军已至,惊恐失措。陈登趁势挥军掩杀,再次大破孙权
两破江东雄师,陈登以孤城弱旅,硬生生扼住了孙氏北进的咽喉!
其胆略、谋略、统御力,堪称曹操在东南最坚固的屏障与最锋利的矛。曹操得其人,何其幸也!
天妒英才:一筷生鲜断送东南柱石陈登在广陵励精图治,民心依附。曹操或许是担忧其在江淮根基过深,将其调任东郡太守。离别之日,广陵百姓扶老携幼,愿随陈登北迁。陈登感动而理智地劝慰:“我在广陵,吴寇频来,幸而勉强退敌。我走之后,必会有更好的太守来治理此地,大家不必忧心。”百姓终被说服,其得民心如此!
然而,命运对这位雄杰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致命的爱好,悄然埋下祸根:
生鲜之癖:陈登性喜生食河鲜,尤爱鲜鱼切片蘸酱而食,其鲜美令人食指大动。
毒虫噬心:正是这口腹之欲,让他不幸染上严重的寄生虫病(史载“虫病”)。
华佗束手:神医华佗曾为其诊治,呕出大量寄生虫,症状暂缓,但断言病根未除,需定时服药,并严戒生腥。
宿疾复发:陈登未能遵医嘱彻底戒除生鲜。后病重复发,华佗不在近旁,无人能治。一代豪杰,竟就此溘然长逝,年仅三十九岁!
陈登之死,震动江淮。曹操每每东巡至长江,望江南而叹,痛悔不已:“根深蒂固的江南孙氏得以坐大,只恨未能早日采纳陈登的平定方略!”(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追念其功,特拜其子陈肃为郎中。
结语:湖海豪气,千古长嗟陈登,这位被《演义》脸谱化的“墙头草”,在正史中闪耀着何等璀璨的光芒!
他出身名门,心系黎庶,是能安邦定国的治世能臣;他深谋远虑,胆识超群,是两挫孙权、智算吕布的乱世枭雄;他恩威并著,深得民心,是坐镇江淮、令敌胆寒的东南柱石。
难怪,刘备在认识陈登之后,曾经评价他“文武胆志”。
遗憾的是,刘备没能守住徐州,没法与他共图大业。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诸位看官,在你看来,若陈登没有英年早逝,三国的东南格局,乃至整个历史的走向,是否将因此改写?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