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NASA深陷裁员风波,一口气要砍掉2000多名高级别员工、数十个科学项目岌岌可危时,中国探月工程却爆出重磅消息:嫦娥七号已锁定发射窗口,明年前后就要出征月球南极!
更劲爆的是,这次任务不仅肩负着寻找月球“生命之源”——水冰的重任,还将携带一个特殊的仪器上月球。一边是收缩阵线,一边是昂首阔步,今天,圈叔就带你深入解读!
还记得一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嫦娥六号从神秘的月球背面,带回了珍贵的月壤样品。短短一年,中国的科学家们围绕这些来自月球背面的“天外礼物”,已经取得了一连串丰硕的科研成果,多项发现还是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在国际学术界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充分展现了我国在行星科学领域的硬实力!
为啥嫦娥六号的样品这么牛?那就是因为西方的月球探测一直把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取回样品,视为首要任务!所以中国成功从月球背面取回样品,瞬间就引爆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
通过对从月球正面采样的嫦娥五号和从月球背面采样嫦娥六号样品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取得更重大的科学发现,特别是在月球形成和演化的理论方面,希望能有所创新,甚至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派。
在嫦娥六号辉煌成果的基石上,中国探月的下一枚“重棋”——嫦娥七号探测器,已整装待发,计划在2026年前后发射!
嫦娥七号锁定在月球上那片充满未知与机遇的极地——月球南极区域,同样会深入那个关键的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七号去干嘛?核心目标非常明确:环境与资源勘查!重中之重就是寻找水冰!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这水冰存在哪里?量有多大?这直接关系到未来月球基地能不能建、怎么建的大问题!
想想看,如果能在月球上找到稳定的水源,无论是供宇航员生活使用,还是分解成氢氧作为火箭燃料,都将为人类长期驻留月球铺平道路,这绝对是革命性的发现!
除了找水,嫦娥七号此行还有一个极其酷炫的科学任务!它将携带一台特殊的仪器上天——月震仪!这玩意儿,堪称给月球做检查的“听诊器”!
为啥要带它?因为月球有个奇特的现象,叫做月球的二分性。简单说,就是月球正面经常能监测到月震,但背面却几乎没有!这太奇怪了!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内部结构是不是不一样?难道月球是个“偏心”的球?
这台月震仪的任务,就是要在月球南极“安营扎寨”,长期、灵敏地“倾听”来自月球内部的微弱震动,通过分析这些震动波,科学家就能像给地球做CT扫描一样,探测月球内部的精细结构,特别是搞清楚正面和背面的结构到底有没有差别!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深刻影响我们对月球如何形成、如何演化的理解。
就在中国雄心勃勃地规划着嫦娥七号的科学蓝图时,地球另一端的太空探索巨头NASA,却笼罩在一片“预算寒流”之中。根据美国《政治报》7月9日的报道,NASA正计划进行至少2145名高级别员工的大规模裁员。
这次裁员风暴,被普遍认为是特朗普政府主导下,NASA面临的人员和预算缩减的直接后果。其影响是数十个科学项目将因此被无情取消,美国在太空探索多个领域的研究步伐可能被迫放缓。
雪上加霜的是,NASA目前还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局长职位依然空缺!特朗普虽然在7月9日宣布任命现任交通部长肖恩·达菲担任临时局长,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更有戏剧性的是,特朗普去年12月曾提名由马斯克力荐的美国富豪贾里德·艾萨克曼接任局长,但随着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恶化,这个提名也被特朗普自己撤回了。领导层的持续不稳定,无疑给困境中的NASA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一边是嫦娥七号厉兵秣马,目标直指月球南极的水冰宝藏和内部奥秘,月震仪彰显着对未知的执着探索;另一边是NASA在人事动荡与预算紧缩中艰难喘息,科学项目搁浅,前路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