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政客突然抛出逆天言论:“中国若不偿还清朝近1.6万亿美元‘历史债务’,美国将拒绝承认8600亿美元对华国债!
一边是百年前列强用枪炮逼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湖广铁路债券》等“恶债”,一边是现代金融体系下白纸黑字的国债契约,两种性质迥异的债务竟被强行捆绑。
历史的旧账本与现实的金融炸弹激烈碰撞,究竟是霸权的垂死挣扎,还是新秩序的破晓前奏?“国家信用”成为政治筹码,全球经济又将驶向怎样的险滩?
殖民暴力的遗产
19世纪中叶的中国在列强枪炮下被迫开启了“条约体系”时代。
1842年《南京条约》的2100万银元赔款,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5倍。此后《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如潮水般涌来,仅《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赔款,本息合计便高达10亿两,相当于当时中国十年财政收入总和。
这些债务的本质,是列强通过军事征服强加的“战争赔款”,其抵押条款更直接侵蚀中国主权,例如湖广铁路债券明确规定,若清政府违约,债权国可接管中国海关进行强制征税。
这种“以战养债”的模式,在国际法上早有定论。
1927年国际法学会通过的《关于国家债务继承的决议》明确指出,因侵略战争产生的债务属于“恶债”,新政权无继承义务。
中国政府自1949年起多次声明,旧政权在武力胁迫下签订的条约和债务一概不予承认,这一立场得到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支持。
就连美国自身也有先例:1865年南北战争后,联邦政府拒绝承认南方邦联的40亿美元债务,理由是“分裂政权的债务不具备合法性”。
美元霸权的黄昏
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达123%,远超国际公认的60%警戒线,年利息支出超过1.4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分钟产生26.6万美元利息。
在此背景下中国持有的7590亿美元美债,成为美国维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柱。然而美国试图将债务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正在动摇全球投资者信心。
2024年,中国持美债规模降至7590亿美元,为15年来最低;日本、比利时等传统持有国亦加速减持。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内出现“债务重组”的危险声音:有学者提出所谓“海湖庄园协议”设想,拟将到期美债转为100年期零息债券,实质是变相赖账。
这种操作若付诸实施,将彻底摧毁美债的“安全资产”属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连锁反应。
主权平等的觉醒
1979年中美建交后,“湖广铁路债券案”成为检验国际法实践的试金石。美国阿拉巴马州法院曾以“商业行为”为由,缺席判决中国政府赔偿4130万美元。
但中方通过三大策略扭转局面:一是援引主权豁免原则,强调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不受外国法院管辖;二是运用时效原则,指出债券本息早在1951年到期,原告求偿权已消灭;三是通过外交渠道施压,促使美国国务院提交“法庭之友”意见书支持中方立场。
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于1987年裁定撤销诉讼,承认中国主权豁免权。这一案例揭示了国际司法场域的残酷现实:法律工具化的背后是实力博弈。
美国在1982年“湖广铁路债券案”中承认“恶债不偿”原则,却在2020年田纳西州议员马克·格林重提旧账时,将债券定性为“文物而非账单”。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出其“法律武器化”的本质。
从“特里芬难题”到债务陷阱
美国炒作“清朝债务”的深层焦虑,源自美元霸权的结构性危机。
1960年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特里芬难题”正在加速应验,美国必须通过持续贸易逆差输出美元,维持全球流动性,但这必然削弱美元信用基础。
截至2025年,美国贸易逆差占GDP比例达4.3%,财政赤字率突破7%,双赤字格局使美元陷入“贬值—抛售—再贬值”的恶性循环。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试图以“历史债务”抵消美债的逻辑,恰好暴露其金融体系的寄生性。
1911年湖广铁路债券发行时,美国财团通过政治施压获得150万英镑份额,相当于当时美国对华出口总额的23%;如今中国持有美债的7590亿美元,却是通过40年“世界工厂”的血汗积累。
这种“前现代殖民逻辑”与“后现代金融收割”的叠加,本质是同一霸权体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延续。
霸权的黄昏与文明的觉醒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列强曾以为可以永远主宰中国命运;2025年美国政客重提旧账时,却发现那个任人宰割的清朝早已化作历史尘埃。
这种时空错位的荒诞感,折射出西方中心主义的认知困境,他们始终无法理解,一个经历过主权彻底重建的现代国家,何以拒绝接受殖民时代的“债务枷锁”。
从法律层面看,美国的主张更是站不住脚。
1986年《美国对外关系法重述》第207条明确:“新政府对前政府因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所产生的债务,不负有继承义务。
”清朝债务不仅是“恶债”,更是列强违反《联合国宪章》第2条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直接证据。美国若执意将其合法化,无异于承认自身曾参与侵略战争,这将动摇其“山巅之城”的道德叙事根基。
超越历史的逻辑
历史终将证明,试图用殖民时代的“债权—附庸”逻辑约束现代中国,不过是霸权衰退期的心理代偿。美国真正需要解决的,不是翻找百年前的旧账本,而是直面36万亿美元国债背后的财政崩溃风险。
当美元霸权的列车驶向悬崖时,任何“历史债务”的障眼法,都掩盖不了其引擎熄火的事实。而中国始终明确:我们既不接受“历史的负债”,也绝不充当“霸权的人质”——这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对公平正义的终极坚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