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什么我劝穷人家的孩子早接班

年轻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当时只是觉得这是古时候小农社会的封建现象,现在只要肯

年轻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当时只是觉得这是古时候小农社会的封建现象,现在只要肯努力,老鼠的孩子也能变龙凤。

然而几十年的社会经验告诉我,绝大多数老鼠的孩子如果没有家庭的托举还想飞黄腾达,它要么是欺骗其它老鼠然后踩在它们的背上;要么就把脸抹成仓鼠等宠物的样子,在大街上赌被错认成仓鼠后被收养。

但如果把要求放低一些,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老鼠家的孩子如果早日接班,循着父辈的足迹讨个生活,不失为一种稳妥理性的选择。

家族积累如长江水,争的是滔滔不绝

现在流行一句话,“你寒窗苦读十年,怎能比得上我三代从商?”富人家积累了几十年的家底抵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强,后代可以在新领域新潮流中反复试错;但穷人家的孩子犯错一次,便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无法翻身。

前两天我家楼上秦大姐家的儿子正在卖房,房子卖价比买的时候跌了很多,还不好卖。他的儿子是做水电工的,一个月的工资勉强够家庭开销,一次高位买房的错误决策,让他们家几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穷人家的孩子,我不建议再出去一个人单打独斗闯荡了,现在互联网时代不像二十年前,不同的地方存在着信息差,可以依靠信息差赚钱。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卷生卷死,连擦边视频都是有门槛的。

沿着家族前辈有积累的路径,即使没有那么多的新机遇、天花板不高,但只要有钱够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开小店的家庭,努力把饭店手艺传承下去,比直接留钱给下一代更有意义。日本许多路边不起眼的小寿司店、小礼品店都是百年老店了。

有着稳定的回头客客源,控制风险稳定,这样的店铺让孩子早点接班锻炼,了解商业模式,了解赚钱的不易,能够让孩子尽早成熟。

但有的人会说了,穷人家很多连店铺都没有,都是干些体力活,一点积累都没有,怎么办?

曾经福建的许多家庭都面临这样的情况,但他们几十年干体力活,不代表一辈子都要干体力活。在东南亚、美国、欧洲等等地方务工,一开始也攒不了钱,养活自身都困难。

但他们忍受住了贫穷的生活状态,人穷心态不穷,总是在找点机遇,后来一代一代改善生活,最终开枝散叶,福建商会遍布全球。

即使是穷人家的孩子,早点接班不是说只能跟父辈一样去干力工劳务,他们应该去上学读书,增长精神上的眼界;但他们应该早点像父辈那样,闲暇之余做做父辈一直做的这种社会底层的工作,体会人间百态和底层生活的艰辛。将来混得好了,也不能忘记贫穷时的无奈;混得不好,也不会因为重新开始父辈的路而感到无奈。

人穷志不能短。

抛弃幻想,准备生存

许多穷人家的姑娘,如果长得颇有姿色,并且知道自己具有优势的话,很容易存在生活上的幻想,觉得自己是正在等待白马王子的灰姑娘。

这种悲剧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上上演了无数次,但从概率上讲,大部分都是以悲剧结尾。穷人家的姑娘应该理解,好的容貌身材只是生活的赋能加分项,而不是可以交易的商品。

任何商品都在交易之后存在贬值或用完抛弃的情况,而自己的心态却在自己一次次交易自己的过程中水涨船高,觉得自己配享美好人生。但最后摔下来的时候,往往比祥林嫂还要疯癫。

如果说穷人家的美丽姑娘早点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她应该早做打算,不一定沿着父母那辈完全一样的道路,但需要沿着那条路相似的方向去努力进阶提升天花板,并且利用优势去艰苦奋斗。

例如父母是小摊小贩卖菜,那么到自己可不可以直播卖高利润的猪头肉冷菜这些?父母种地,到自己可不可以做农产品相关产业销售员积累经验,向着经理方向而努力?父母是司机外卖员,到自己可不可以开辅导晚托班照顾小朋友?

路有很多,穷人家孩子接班接的不是职业本身,而是父辈们怀着生存第一的心态和艰苦奋斗的决心。

家庭本身胜过荣华富贵

早些年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第一批闯荡出来的浪子们大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生活圈,开始瞧不起身边的穷亲戚们了,因为他们对于现在的自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他们潜意识认为,不能跟这些人多来往,不然会沾染上他们身上的穷命,而且太熟络会被开口借钱,还是少来往为好。

但穷人家对比富人家,其实唯一可能存在的一点幸福,就是一大家子心往一处使的“家和万事兴”。

再富有的富人家庭,即使几十年家庭都表现得很和睦,但一到关键遗产分配问题上才会各自露出利益的獠牙,不再是平日里大家养尊处优维持的体面形象。

穷人家庭没啥利益可分的,但沾染了不良习惯而堕入贫穷的家庭很难翻身,那不在讨论范围了,那种家庭才是真正的“穷不过三代”。

其他的穷人家庭,都有翻身的机会,这一代没有,只要还有想翻身的心气,下一代,下下一代,接过这个“家族翻身”的班,总还是会改善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点培养接班思维,无论是现实中那一点的家业行业资源,还是艰苦谋生存谋发展的人生心态,都是给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礼物,这千金不换。

我是大超,点击关注不迷路,家庭婚姻二三事,我们明天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