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喂辅食的场景,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同款崩溃:精心煮的蔬菜碎刚递到嘴边,宝宝抿了两下突然干呕;软烂的鸡肉泥明明不用嚼,却被他含在嘴里半天不咽;好不容易塞进去一口,又原封不动吐出来……其实这不是宝宝“挑食”,更不是你做的辅食不好吃,大概率是他的“咀嚼能力”还没跟上。
很多家长觉得“辅食煮得越烂越好”,却忽略了咀嚼能力需要刻意锻炼。从6个月添加辅食开始,宝宝的口腔肌肉、舌头协调能力都在快速发育,如果一直吃不需要咀嚼的泥糊状食物,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不仅会出现干呕、吞咽困难,还可能影响后续说话清晰度,甚至错过1岁前的“咀嚼敏感期”。
其实锻炼咀嚼能力不用刻意“训练”,融入日常小游戏里,宝宝玩着玩着就能学会。分享3个亲测有效的方法,家长在家就能操作:
第一个是“口腔模仿游戏”。宝宝天生爱模仿,喂辅食前先当着他的面“夸张吃”:吃一口苹果块,故意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边吃边说“妈妈在嚼嚼,把苹果嚼碎才好吃呀”;吃面条时放慢动作,让宝宝看到你如何用舌头卷住面条,再用牙齿切断。刚开始宝宝可能只会盯着你看,坚持几天他就会跟着张嘴巴、动下巴,慢慢找到“咀嚼”的感觉。
第二个是“手指食物探索”。从7个月左右开始,给宝宝准备安全的手指食物,比如蒸熟的胡萝卜条、南瓜块、撕成细丝的鸡肉条。这些食物要“软但有嚼劲”,宝宝抓在手里能咬出痕迹,又不会噎到。别担心宝宝弄脏衣服,让他自己抓着吃,哪怕刚开始只是把食物捏碎、涂得满脸都是,也是在锻炼手部和口腔的协调能力。我家娃当初就是玩胡萝卜条时,突然学会了“用牙咬断”,当天就顺利吃下了小颗粒的蔬菜碎。
第三个是“口腔按摩小技巧”。如果宝宝干呕频繁,可能是口腔肌肉太紧张。每次喂辅食前,用干净的手指蘸点温水,轻轻伸进宝宝口腔,顺时针按摩牙龈和口腔内侧,每个部位按摩10秒左右;也可以给宝宝咬硅胶牙胶,让他通过啃咬放松肌肉。按摩后再喂辅食,你会发现宝宝吞咽顺畅多了,干呕的次数也会减少。
还要提醒家长们避开两个误区:一是不要因为宝宝干呕就退回纯泥糊辅食,这样只会让他更抗拒咀嚼,可以稍微调整食物颗粒大小,比如从细腻泥糊变成“小碎末”,适应后再变成“小颗粒”,逐步过渡;二是不要强迫喂食,宝宝干呕时及时停止,避免他对吃饭产生恐惧,等10分钟再尝试,或者换一种食物。
每个宝宝的发育节奏不同,有的宝宝学咀嚼快,有的需要更多时间。我见过最快的宝宝,玩了一周“模仿游戏”就会嚼碎蔬菜块;也有宝宝花了一个月才摆脱干呕。关键是家长要耐心,把锻炼融入日常,而不是当成“任务”。
你家宝宝吃辅食时有没有过“只吞不咬”的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帮他练咀嚼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也可以说说你遇到的难题,我们一起帮娃顺利度过辅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