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4年7月,两江总督傅拉塔在任上病逝,吏部保举了12人名单,请康熙挑选新的继任者。康熙看了名单大发雷霆,像布彦图这样声名败坏、贪婪无比的人也能当两江总督,你们是糊弄我还是想让他更贪? 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两江总督傅拉塔突然病逝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这位镇守江南八年的封疆大吏,生前以铁腕治贪著称,曾让江南官场为之一清,他的离世却让两江这块肥缺成了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 吏部尚书库勒纳接到圣旨后,立即召集六部堂官商议,两江辖区包括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每年上缴的赋税占朝廷总收入近四成,选谁接任关系重大,这份本该慎之又慎的名单,却成了某些人私相授受的工具。 七月初,当12人推荐名单呈到康熙御前时,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布彦图的名字赫然在列,排在第三位,康熙将奏折重重摔在龙案上,怒斥道:布彦图声名狼藉,贪婪无度,这种人也配当两江总督,尔等是要欺君罔上吗。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江西巡抚的密折就已经送到康熙手中,密折详细记载了布彦图在安徽布政使任上的种种劣迹,他不仅强占良田三百余亩,还纵容家奴欺压百姓,导致两户佃农家破人亡,更令人发指的是,他曾挪用十万两赈灾银修建私宅,致使灾民流离失所。 康熙之所以如此震怒,不仅因为布彦图的贪腐,更因为他看透了这份名单背后的利益交换,布彦图出身镶黄旗,其叔父是领侍卫内大臣,在八旗贵族中颇有势力,吏部将他列入名单,显然是受到了压力或收取了好处。 传库勒纳觐见,康熙厉声道,不多时,吏部尚书战战兢兢地跪在殿前,康熙指着名单质问:这份名单是如何拟定的,谁在背后运作。 库勒纳额头冷汗直冒,支支吾吾地说:回皇上,臣等是按照资历和政绩综合考量,话未说完,康熙打断道:资历,政绩,布彦图在吏部左侍郎任上,公然索贿的事情难道您不知道,当年若不是明珠替他说情,他早就该革职查办了。 事实上,康熙对朝中官员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建立的密折制度,让各地督抚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地方实情,绕过了层层官僚体系,江南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等人,都是他的耳目,通过这些渠道康熙早就知道布彦图劣迹斑斑。 更让康熙愤怒的是,名单中还有几个人同样问题严重,排在第五位的伊尔根,曾因贪污漕粮被降级,第七位的阿尔泰,在山西巡抚任上纵容属下盘剥商贾,这哪里是选拔贤能分明是在瓜分利益。 康熙当即下旨将布彦图革去吏部左侍郎之职,贬为理藩院主事,发配到宁古塔效力,库勒纳被严厉申饬罚俸一年,同时康熙命令重新拟定名单,并特别强调:两江总督关系国家财赋命脉,必须选择清正廉洁、办事干练之人,若再有徇私舞弊者,定当严惩不贷。 这次风波后,内阁学士张廷玉受命主持重新遴选,他深知圣意从各地实职官员中精心挑选,最终拟定了五人名单,其中原云贵总督范承勋位列第一,范承勋在云南任职期间曾平定土司叛乱,整顿铜政政绩卓著,且为人谨慎不结党营私。 康熙看到新名单后,立即圈定范承勋为两江总督,八月初范承勋接到任命,即刻启程赴任,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前任留下的账目,发现漕运和盐政中存在大量亏空,经过半年整顿,两江财政逐渐好转,每年上缴的赋税比傅拉塔在任时还要多出两成。 这场选官风波看似偶然,实则反映了康熙朝官场的深层问题,八旗贵族依仗特权把持要职,汉族官员为求晋升,不惜攀附权贵,康熙虽然雷厉风行地处理了这次事件,但要真正根除官场积弊,仍然任重道远。 布彦图被贬后在宁古塔度过了余生,再也没能回到京城,而范承勋在两江总督任上兢兢业业八年,成为康熙朝又一位名臣,这次事件也让朝臣们明白,在康熙眼中能力和品德缺一不可,任何试图蒙混过关的行为,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