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讨论了,加速印度与日本双边 合作的方式。印度总理莫迪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时表示,两国正致力于加强彼此的关系。他讨论了两国共同推进合作的愿景,按照印度的通报,“印度和日本的两国领导人强调,更紧密的印日关系对全球和平、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举行了富有成效的会晤。我们讨论了如何在创新、国防、人才流动等领域加强双边合作。我们还在寻求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强大的印日合作对更美好的地球至关重要。” 显然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又开始叫嚣了,估计她以为,她得到了印度总理莫迪的支持,印度的支持,开始有恃无恐了。 这次会晤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印日关系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双方讨论的“创新”领域,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技术合作。 有迹象表明,两国正在酝酿一个深度捆绑的半导体供应链计划,旨在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建立一个更具韧性的“芯片安全走廊”。这不仅仅是经济考量,更深层次的,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战略布局。 当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一次次被现实敲响警钟,印度庞大的市场与制造业潜力,结合日本顶尖的技术与精细化管理,这种组合无疑给两国都提供了一张重要的战略底牌。这种经济上的深度捆绑,往往也为更深层次的战略协调铺平了道路。 国防领域的互动则更为引人注目。莫迪提到的加强国防合作,在现实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投射。近年来,印日联合军演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都在逐年提升,从海上到空中,涉及的反潜、防空等科目越来越贴近实战需求。 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合作正从“一起训练”向“一起研发”转变。据说,两国在无人作战系统和网络安全防御等前沿领域已经开始了初步的技术交流。 高市早苗一直以其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强硬立场著称,她上台后,日本的防卫政策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印度这个印度洋地区重量级国家的明确支持信号,其意义不言而喻。 人才流动的议题看似温和,实则蕴含着长远的战略眼光。日本面临严峻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而印度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年轻人口群体。构建一个顺畅的专业人才通道,让印度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工人能够更便捷地在日本工作和生活, 这不仅能解决日本的燃眉之急,更能将两国下一代精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人与人的连接,是任何政治或军事联盟都无法替代的粘合剂,它塑造的认同感和互信,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双边关系。 正是在这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加速背景下,高市早苗在此次会晤后的表现,让外界嗅到了一丝“有恃无恐”的味道。 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多次在多边场合发表措辞更为强硬的讲话,频繁提及“基于规则的秩序”和“民主国家的团结”。 观察人士注意到,她的言论中巧妙地将与印度的合作成果作为例证,仿佛在向外界宣告,日本并非孤军奋战,其背后有印度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大国的支撑。 这种姿态的转变,很难说与刚刚获得莫迪的“背书”毫无关系。她似乎认为,握紧了印度的手,就让自己在地区博弈的天平上,增添了一枚重要的砝码。 印度和日本,一个是在印度洋冉冉升起的大国,一个是在太平洋拥有雄厚实力的传统强国。两国关系的走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印太地区的力量平衡。 莫迪口中的“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在高市早苗的行动中,则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更为主动和自信的姿态。这种日益紧密的印日关系,究竟会成为维护地区稳定的“压舱石”,还是会成为加剧地缘竞争的“催化剂”? 这盘大棋才刚刚进入中盘,未来的每一步落子,都将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对于这样的变化,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