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北京,30多岁的冯某,怎么也想不到,一场团建聚餐后,自己竟再也回不了家!醉酒后,

北京,30多岁的冯某,怎么也想不到,一场团建聚餐后,自己竟再也回不了家!醉酒后,他不听同事劝阻,硬要骑电动自行车回家,结果在5.3公里的路程内,接连摔倒5次后,在离小区只剩800米的地方摔了第6次,也就是这最后一摔,把人给摔没了,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好好一个家就这么破了。 事发当暖,冯某和同事在朝阳区一家餐馆团建,他当天心情不错,主动提议喝尽兴,四人一共喝了两瓶半52度白酒,冯某还不过瘾,散场前又单独点了一瓶啤酒“漱漱口”,近三小时喝下来,他说话已经含糊不清,走路还得扶着墙,醉态特别明显。 散场时,同事们看他这样,赶紧劝他别骑车,要给他叫个代驾,或者送他回去,冯某却摆着手反驳,满嘴酒气地说:“电动车不算酒驾,我家近,骑回去快,你们别管!” 趁同事们还在商量谁送他更合适时,他悄悄推起电动车就往路口走,等同事们追出门,早就没了他的踪影。 接下来的路程,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当晚23点18分,冯某骑到北苑路段时,突然控制不住车把,连人带车摔在路边,车筐里的塑料袋撒了一地,他蹲在地上摸了半天才捡起来! 没走多远,又因为看不清路撞向隔离带,第二次摔倒,扶车时还忍不住干呕。 到了北苑桥西北角,第三次摔倒了。 在仰山桥下等红灯时,他的头盔反复从头上滑落,手机也掉在地上两次,手抖得连车把都握不稳,在原地滞留了10多分钟才继续走。 在林萃桥下,他第五次原地摔倒,每次摔完,他都揉了揉胳膊,接着硬撑着往前骑。 11月11日零点,悲剧发生了!冯某骑到上清桥东侧时,酒精让他视线重影,没看清路边10厘米高的路缘石,电动车前轮直接撞了上去,他整个人瞬间飞扑出去。 更致命的是,他的头盔只是挂在头上,没系好头盔带子,倒地时,头盔瞬间脱落,头部则重重砸在水泥路面上,当场没了动静。 路人发现后赶紧报警、叫救护车,等120赶到时,冯某已经失去意识,地面上的血渍越流越大,最终,他抢救无效身亡。 在后续检测中发现,他血液里的酒精含量高达269毫克/百毫升,是醉驾标准的3倍多,已经属于严重醉酒状态。 同事们得知消息后都特别懊悔,说早知道他这么固执,当时就该把他的车钥匙藏起来!可再后悔也没用,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因为心存侥幸+固执没了。 其实,冯某有太多次机会能避免悲剧! 同事劝他时,只要听一句,就能安全到家,前五次摔倒时,只要停下来联系家人,也不会走到这一步,甚至戴头盔时,只要系好系带,或许头部就不会受这么重的伤。 他偏偏认为没事、快到家了,最后把自己的命也搭了进去。 生活里,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误区,觉得“骑电动车喝酒没事”“摔一下不严重”,但酒精对神经的麻痹,会让反应速度变慢、判断力下降,哪怕是慢速度的电动车,也可能因为一个小坑、一块石头失控。 更让人唏嘘的是,冯某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同事劝他时,他觉得被人送很没面子,摔了几次后,又觉得这点伤不算啥、如果半途放弃了会丢人! 最后呢?面子没留住,命也没了。 要知道,“听人劝,吃饱饭”,很多时候,朋友的一句提醒、家人的一个电话,从来都不是多管闲事。 冯某的悲剧不是运气差,而是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如果他在喝酒前能想清楚怎么回家,如果他摔倒后能及时止损,如果他把安全当回事,就不会让800米的回家路,变成人生的终点。

评论列表

杨坤
杨坤 4
2025-11-24 02:03
同事也够虚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