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心三药、肝三药、脾三药、肺三药、肾三药,具体是哪些你知道吗? 门诊天天见人捧着补

心三药、肝三药、脾三药、肺三药、肾三药,具体是哪些你知道吗? 门诊天天见人捧着补品问:“医生,我虚,补补啥好?”可多数人连自己是哪脏腑不舒服都摸不准,瞎补反而添乱。其实咱们老祖宗早有法子,针对心、肝、脾、肺、肾,各有几味常用的“搭档药”,搭配着用比瞎吃补品靠谱多了。 咱先说心,心管着血脉和神志,心慌、失眠、胸口闷的人最该留意。心三药是丹参、酸枣仁、茯苓。丹参不用多讲,管着血脉通畅,平时总觉得胸口发闷、手脚冰凉的人,它就是帮着通淤的;酸枣仁是安神的好手,多少人到点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它就像给心盖了床暖被子,帮着稳神;茯苓能健脾宁心,好多人失眠是因为心里装事儿又消化不好,它既能帮着消化又能安神,一举两得。 再讲肝,现在人压力大,肝最容易受委屈,爱生气、眼睛干、胁肋胀的人得盯紧了。肝三药是柴胡、白芍、枸杞子。柴胡就像给肝“松绑”的,气顺了肝才舒服,平时爱生闷气、动不动就烦躁的人,它能帮着把郁气散了;白芍是“柔肝”的,肝喜柔不喜刚,老生气容易把肝“撑”着,它就像给肝做按摩,帮着缓和;枸杞子既能养肝又能明目,现在人天天盯手机,眼睛干涩、看东西模糊,配着吃再合适不过。 脾的问题最常见,吃不下、消化差、动不动就累的人,十有八九是脾弱。脾三药是党参、白术、山药。党参是补脾气的主力,平时少气无力、爬两层楼就喘的人,它能给脾“充能”;白术专门管湿气,吃点油腻就腹胀、大便黏马桶的,都是脾运化不了湿气,它能帮着把湿气排出去;山药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既能补脾胃又不滋腻,平时熬粥、炒菜放一把,比吃保健品强。 肺就像咱们身体的“换气扇”,感冒后老咳嗽、换季就咳喘、爱出汗的人,得护好肺。肺三药是黄芪、杏仁、甘草。黄芪补肺气,好多人一到冬天就反复感冒、稍微一动就出汗,都是肺气不足,它能帮着把肺的“防护墙”筑起来;杏仁能润肺止咳,不管是干咳还是有痰咳不爽,它都能帮着顺气化痰;甘草既能止咳又能调和药性,就像个“粘合剂”,让几味药配合得更默契。 最后说肾,肾是人的“根本”,腰酸、夜尿多、头发早白的人得重视。肾三药是菟丝子、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能补肾益精,平时腰酸腿软、小便频的人适合;山茱萸是“固肾”的,好多人肾气不固,稍微累点就腰酸、夜尿多,它能帮着把肾气“收”住;熟地黄是滋补肾阴的,头发早白、口干舌燥、手脚心热的人,多是肾阴不足,它能慢慢滋养。 有人要问了,这三药能自己配着吃吗?可别!就像有的人看着是失眠,可能是心脾两虚,也可能是肝火扰心,用药完全不一样。这些药虽常见,但得根据个人情况加减,比如湿热重的人就不能随便用熟地黄。 说到底,五脏就像一家人,互相帮衬着。与其跟风买补品,不如先搞清楚自己是哪块不舒服。真有问题别硬扛,找医生把把脉,弄明白症结再用药,这才是对自己身体负责。你们平时是哪块最容易不舒服?不妨留个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