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的老爹过75岁大寿。祝寿当天,杨公馆大肆操办,轰动沈阳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的老爹过75岁大寿。祝寿当天,杨公馆大肆操办,轰动沈阳。少帅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亲临现场,本来少帅是东北的头号人物,理应受到超规格接待,但意外遭到冷遇。 杨宇霆辽宁法库出生,靠自己脑子灵光,早年考上秀才,后来赶上清政府选派留学生,1906年去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那时候中国留学生不少,杨宇霆在里面算拔尖的,毕业回来就投了奉系。张作霖起家时,杨宇霆先在东三省讲武堂当教官,顺带管奉天军械厂,把个小厂子扩建成大兵工厂,机器设备引进不少,奉军枪炮弹药基本靠他自给自足。1918年那次秦皇岛劫械,他配合别人截了直系的军火,奉系一下多出几万支枪,装备了好几个旅,张作霖对他信任加深。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吃亏撤回关外,杨宇霆负责整顿部队,推行新式训练,火力配置、纪律都上台阶,奉军很快就缓过劲来。第二次直奉战争,他当总参谋长,帮着打赢直系,奉系占了江苏安徽,他自己督办江苏军务,进南京办公。后来直系残部反扑,他撤回东北,继续管兵工厂和参谋事务。张作霖在时,杨宇霆是核心人物,留日派头头,军械训练全抓在手,多次跟日本人谈判铁路军火事,硬是把一些过分要求顶回去,日本外务省档案里都记着他让日方吃瘪的事。张作霖说奉系“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可见份量。 皇姑屯事变张作霖没了后,杨宇霆任东北保安总参议,表面没实职,但军政大事还得他点头。他年纪比张学良大十五岁,自居功自傲,办事专断,常当面说张学良“你不懂,我来办”,甚至骂“小六子少不更事”。东北易帜前,他和常荫槐拖后腿,易帜那天两人家不挂青天白日旗,合影也不参加。张学良想给他安排后路,一是去黑龙江当省主席,一是出国考察费用公家出,他都推掉,说不合适。奉系旧人多是他提拔,沈阳官场很多人先去他家拜码头,张学良看着自然不舒服。 1月7日那天,杨宅办寿宴,规模大得沈阳少见,门前车马排长队,蒋介石阎锡山白崇禧都派人来贺,日本关东军那边也有代表,东北本地军政人员基本全到。寿厅里宾客云集,各地贺礼堆成山。张学良带于凤至去道贺,按理他是一把手,去了该热烈迎接,结果通报“总司令到”时,场内多数人就抬头看一眼,继续聊天喝酒,只有零星几人起身招呼。张学良夫妇坐下后,没人主动过来敬酒搭话,杨宇霆那边却不一样,他一到场,通报“总参议到”,几乎全场起立鼓掌,围上去问好握手,热闹得很。蒋介石等人派来的代表也多冲杨宇霆恭维,杨本人举止像东北主人一样到处敬酒。张学良坐那儿,看着这阵势,脸色越来越沉,有人后来回忆他中途就走了。办这么大排场,杨宇霆没正式职务,却搞得跟分庭抗礼似的,这事直接把张学良最后那点忍耐耗光。 三天后,杨宇霆和常荫槐带文件去帅府,说中东路一直是中苏合办,不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管,要求新设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常荫槐当督办,把中东路也收进来。张学良说这牵扯外交,得请示南京政府,他们不干着急逼签字,张学良拖到晚上再议。两人走后,张学良叫来警务处长高纪毅和副官谭海,下令处决,说他们阻挠统一、专横太久。高纪毅挑了几名卫士埋伏在老虎厅附近。晚上杨常以为去帅府吃饭或打牌,晚上又来,进老虎厅坐下刚点烟,高纪毅带人冲进去宣布命令,两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按住枪决,当场毙命。 事后张学良通电全国,说杨常妨碍统一、破坏新政,必须除掉。东北军政界震动不小,张作相等人听说后都说太过了,但张学良这下彻底把权抓手里,再没人敢公开顶撞。杨宇霆死时44岁,常荫槐一起完蛋。张学良后来掌控东北大局,推进易帜,南京政府也认可这事。日本人本来想利用杨宇霆,结果人没了,他们计划落空。整个过程就这么直接,杨宇霆有能力,但尾大不掉、目中无人,到头来把自己玩进去。张学良年轻上位,本来就防着老臣,这寿宴一闹,加上铁路督办那档子事,直接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历史就这样,杨宇霆再能耐,也架不住权力斗争里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事后东北政局稳了,张学良说话算数,但也有人私下嘀咕,说杀得太狠,自毁长城,不过当时形势摆那儿,不杀杨常,张学良自己位置都坐不稳。日本关东军本来指望杨宇霆帮着修新铁路、搞满铁并行线,杨一死,这些事全黄了,他们气得跳脚,却也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