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驻日本大使乔治·格拉斯昨天(11月20日)发文写道:“看来中国政府难以改掉诉

美国驻日本大使乔治·格拉斯昨天(11月20日)发文写道:“看来中国政府难以改掉诉诸胁迫手段的坏习惯。上次中国无端禁运日本海产品时,美国支持了日本。这次我们也会这样做。我们将支持我们的盟友日本。” 中国对日本海产品的管制,源于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持续排放福岛核污染水。 2025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报告虽称“符合标准”,但明确指出“长期影响缺乏数据支撑”。 关键在于,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查获的日本输华海产品中,有12批次放射性物质超标,最高超出我国标准3.2倍。此类管制是负责任国家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与“胁迫”毫无关联。 再审视美国“支持”的虚伪性。格拉斯提及“上次支持日本”,但数据客观反映事实。2024年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后,美国公开宣称“安全”,实际进口日本海产品量却同比下降28%。 2025年1-10月降幅进一步扩大,美国从日本进口的扇贝、金枪鱼等主打产品,进口额同比暴跌41%,还针对日本北部5县海产品出台“自愿检测”要求。此举与中国管制本质均为安全防控,差异仅在于美国奉行双重标准。 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日本汽车加征25%关税,日本政府多次抗议,美国并未顾及“盟友面子”。 2023年,美国为扶持本土芯片产业,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直接限制日本企业对华出口先进设备,日本同样未能公开反对。当前格拉斯公开宣称“支持”,实则是以口头承诺换取日本的战略配合。 美日此次互动,双方各有盘算,对美国而言,将中国塑造成“胁迫者”,既能强化日本的战略配合意愿,使其更积极充当亚太前沿力量,又能借机拉拢其他国家构建对华围堵体系。 11月17日,驻日美军岩国基地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发射装置刚完成撤离,美国亟需通过口头支持稳定日本立场,避免其对美日同盟产生信任动摇。该导弹本为美日“协同防御”的标志性装备,提前撤离必然引发日本对同盟可靠性的疑虑。 日本则意图借助美国背书,推动中国取消管制,挽救陷入危机的渔业产业。2025年日本渔业团体最新声明显示,核污染水排放后,日本海产品对华出口额暴跌92%,北海道渔民平均收入下降67%,多家中小渔业企业已破产。 日本政府多次与中国协商未果,只能寻求美国公开支持,即便明知其缺乏实质效力,仍将其作为重要外交筹码。 从历史维度看,美日这种“口头同盟”从未稳固。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扶持日本对抗苏联,曾对其产业发展放松监管,但1985年为缓解贸易逆差,美国强行推动《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直接引发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当前美国对日本的“支持”,与当年的扶持逻辑一致,均以自身利益为核心,日本若失去利用价值,将面临被牺牲的风险。 中国的应对措施绝非所谓“胁迫”,而是具备充分依据的反制。除食品安全管制外,中国积极拓展替代供应渠道。 2025年1-10月,中国从俄罗斯、挪威进口的海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5%和28%,同时与东南亚国家签订3个渔业合作协议。此举既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稳定,又对日本渔业形成实质性压力,成效远优于口头抗议。 日本国内矛盾,进一步削弱美日同盟的协同基础。11月18日,北海道2000余名渔民聚集政府大楼抗议,举着“要吃饭不要政治”的标语,要求政府停止依赖美国口头支持,转而与中国协商解决核污染水排放问题。 日本渔业协同组合调查显示,83%的渔民认为“美国的支持并无实际作用”,67%的受访者希望政府重启对华渔业谈判。在民生压力下,日本政府若持续追随美国对华强硬立场,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国内动荡。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占据全球半数市场份额,美国通过《反托拉斯法》迫使日本企业放弃技术垄断,并对日本半导体加征100%关税,直接终结日本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当前美国对日本的“支持”,与当年打压逻辑一致——只要符合美国利益,盟友既可被利用,也可被牺牲。日本对此心知肚明,仅是因渔业危机迫切,不得不借助美国影响力造势。 推演后续发展,美日大概率会完成WTO起诉流程,但最终将以失败告终,反而让更多国家认清美国双重标准的本质。 日本可能阶段性扩大核污染水排放数据公开范围,试图换取中国管制松动,但核心问题未解决前,管制措施不会取消。 格拉斯的言论是典型的政治表演,既顾及日本颜面,又无需美国付出实质代价,同时达成抹黑中国的意图。 美日若持续沉迷于“口头施压”,最终将发现此举除加剧日本渔业困境、降低美国盟友信任度外,无法改变既定格局。 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并非寻求外部势力支持施压,而是日本停止排放核污染水,以实际行动证明海产品安全——这一前提,无论美国如何背书都无法替代。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美国突然高调“挺日”,并非为了日本,而是害怕中国制度型反击 2025年11月21日 06:30 新浪网

评论列表

无容   无相
无容 无相 2
2025-11-21 17:28
中国的方法不叫胁迫,是修正,美国军事胁迫和打击的毛病改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