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今天(北京时间11月21日)表示:“有些看似是我们的朋友的国家

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今天(北京时间11月21日)表示:“有些看似是我们的朋友的国家,在战争时期并没有帮助我们。” 佩泽什基安此言实在有失偏颇。伊朗自身问题重重,国内被以色列渗透得千疮百孔,安全防线形同虚设,却未深刻反思自身治理的漏洞。更令人费解的是,伊朗轻率地放弃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这一短视之举严重损害了自身战略利益,也让盟友对其信任大打折扣。如此行事,伊朗又怎配得上“值得信赖的伙伴”这一称号?俄罗斯等国对其心存疑虑,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佩泽什基安实在没有资格在此对“朋友”横加指责。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根本上取决于其内部的稳固与治理能力。伊朗近年来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内部的安全漏洞。 从核科学家法克里扎德在首都德黑兰附近被精准清除,到高级别情报官员接连被捕或被策反,这些事件并非孤立的意外,而是系统性问题的集中爆发。 以色列的摩萨德等情报机构能够如入无人之境,在伊朗本土策划并执行高难度行动,这本身就说明其所谓的“安全防线”早已是漏洞百出。 一个连自家后院都看不住的国家,又如何能让盟友放心地将后背完全交给它呢?这种内部治理的失败,直接削弱了其作为战略伙伴的可靠性,可我们似乎很少看到德黑兰对此进行过痛定思痛的检讨,反而更倾向于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外部势力的阴谋。 更让盟友感到心寒的,是伊朗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摇摆与短视。想当年,叙利亚阿萨德政权风雨飘摇之际,伊朗是不惜血本地投入,派遣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联合黎巴嫩真主党等力量,硬生生将阿萨德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 那时的伊朗,展现出了“抵抗轴心”核心的担当与决心。然而,时过境迁,当叙利亚战场进入僵持,以色列的空袭成为常态,伊朗的支持却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出现了战略收缩的迹象。 这种从“全力相挺”到“悄然放手”的转变,在盟友眼中无异于一种背叛。叙利亚是伊朗“抵抗之弧”战略的桥头堡,是连接黎巴嫩真主党的陆路生命线。 轻易地放弃或弱化对叙利亚的支持,不仅让多年的战略投入付诸东流,更向所有潜在盟友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与伊朗结盟,可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对方会因为自身困难而选择抽身离去。 如此行事,信任的基石又从何谈起?俄罗斯对伊朗的态度转变就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在叙利亚战争初期,俄伊曾是紧密的战友,但莫斯科始终对德黑兰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警惕。 俄罗斯迟迟不愿向伊朗提供最先进的S-400防空系统,即便在双边军事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这个关键项目也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为什么?因为俄罗斯深知伊朗内部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其政策的不确定性。 一个无法保障自身安全、在关键盟友问题上可能“掉链子”的伙伴,在俄罗斯看来,更像是一个需要利用和提防的“权宜之盟”,而非可以托付核心利益的“铁杆兄弟”。这种疑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伊朗自身一系列行为所累积的结果。 说到底,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佩泽什基安抱怨“朋友”不帮忙,或许应该先问问自己,伊朗为这些“朋友”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又是否履行了作为伙伴应尽的责任? 当一个国家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战略承诺朝三暮四,它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无条件地为自己两肋插刀?与其抱怨外部世界的冷酷,不如先关起门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千疮百孔的防线和摇摆不定的战略。 毕竟,值得信赖的伙伴,首先是靠行动赢来的,而不是靠嘴上抱怨来的。对于佩泽什基安的这番言论,你又有什么看法呢?是觉得伊朗确实被盟友辜负了,还是认为它确实需要先做好自己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