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人今天“塌房”了,可真正该反思的,真只是他个人吗?不少人一边痛骂,一边又在追捧下一个“完美人设”,这种循环,才是更大的问题。 很多明星并不是自然发光,而是被媒体包装、被流量抬高,再被大众一路护送到“神坛”。人设越完美,越容易被过度解读,最终脱离真实人格。就像给一座普通小楼硬贴上“地标建筑”的牌子,一旦有人走近看细节,瑕疵必然被放大,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这种过度炒作像给气球不停打气,资本负责吹风,媒体负责造势,观众负责鼓掌。谁都知道气球总会爆,却都心照不宣地继续。现实中,一些艺人被无底线维护,小失误被洗白,大问题被忽略,职业道德却被挤到最后一排。你会把城市交给只会摆造型、不懂规则的“交通指挥员”吗?娱乐行业同样需要基本标准。 理性看待艺人,并不是要冷血,而是学会区分“人设”与“人品”,“作品”与“话题”。支持谁,可以看作品质量、长期表现,而不是一时的营销标签。发现人设明显失真时,先停一停转发和点赞,就是对行业最真实的投票。 最后留两个小建议,也算是增量思考:其一,做观众,不做“粉丝审判庭”,多看作品少看人设;其二,遇到舆论争议时,不妨问自己一句——如果没有这些炒作,我还会在意这个人吗?欢迎你也说说,你心中“合格艺人”的底线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