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对手都敬的硬骨头!台湾潜伏英雄张志忠,用沉默守护两千同志 谷正文在回忆录中写

对手都敬的硬骨头!台湾潜伏英雄张志忠,用沉默守护两千同志 谷正文在回忆录中写到:张志中,是台湾icon,潜伏的,两千多名,中共党员里,“骨头最硬”的,张治中至死没有认罪,保密局icon记载,他,未共一人,未共一事。 这里要先厘清一个名字细节,史料中这位潜伏英雄的标准译名是“张志忠”,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历史长河中掷地有声的形象!能让亲手抓捕他的特务头子谷正文念念不忘,甚至晚年坦言“最尊敬”,这样的对手,得有多硬核?1910年生于台湾嘉义的张志忠,从小就背着民族屈辱长大——那时的台湾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下,14岁的他愣是徒步300公里走到厦门求学,就是为了寻找救国之路。在延安抗大淬炼出的信仰,成了他日后面对酷刑时最坚硬的铠甲。 1946年,张志忠带着妻子季沄潜返台湾,表面是西装革履的进出口商人,实则在台北新公园旁的小楼里,悄悄重建地下组织。窗台那盏常亮到深夜的灯,不是生意账本的微光,而是照亮同胞的希望。可叛徒的出卖让一切戛然而止,1949年底,保密局蹲守三个月后破门而入,搜出的密码本、信件,坐实了他“红线三号”的潜伏身份。 被捕后的四年里,审讯室成了他的战场。吊房梁、老虎凳、电刑轮番上阵,三根肋骨被打断,他却只重复一句话:“姓名张志忠,职业中国共产党党员。” 特务们急疯了,把怀孕的妻子和两岁半的儿子押到他面前,想用亲情撕开缺口,可他看着妻儿,眼里是疼惜却依旧没有丝毫动摇。甚至叛徒蔡孝乾带着香烟来劝降,都被他当面怒斥得仓皇而逃。他在牢房墙上用炭块刻下:“革命者死不足惜,但不能死在耻辱里”,这行简体字,成了暗无天日牢房里最耀眼的光芒。 谷正文后来在回忆录里对比过三位重要共产党人:蔡孝乾叛变后贪图荣华,陈泽民见妻儿便崩溃屈服,唯有张志忠,软硬不吃、沉默如钢。“他心里的东西,比命重”,这句来自对手的感叹,比任何赞歌都更有分量。1954年3月16日,台北马场町刑场,张志忠拒绝蒙眼、拒绝下跪,高呼着“新中国万岁”从容就义,临终前还对谷正文说:“台湾解放后,把马场町改成忠烈祠”。 更让人痛心的是他全家的遭遇:妻子季沄先他被枪决,儿子在多年后离世,女儿也早早病逝,一个为信仰献身的家庭,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如今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的石碑背面仍是空白,但那些悄悄献上的鲜花,那些被打捞出来的故事,都在诉说着未曾被遗忘的铭记。 张志忠的“硬”,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信仰浇筑的坚定;他的“沉默”,不是懦弱退缩,而是守护同志的担当。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正是这样“未共一人、未共一事”的硬骨头,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