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行车记录仪拍下的画面,把“野猪”送上热搜:高架桥上车流如织,一头灰黑色成年野猪从隔离带蹿出,车头一别,它慌不择路,纵身跃下桥洞,沉闷一声响,当场摔死。视频只有十几秒,弹幕却炸成烟花——“猪哥宁死不堵”“真·社恐天花板”“跳桥速度比我辞职信还快”。调侃背后,是很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城市钢筋森林里,野生动物离我们就隔一个拐弯。 别觉得野猪坠桥是什么天方夜谭。最近各地“天降野猪”的新闻不少:六头野猪从山坡冲进公路,四头摔死,一头溜之大吉,司机们紧急刹车,现场比动作片还刺激。它们为啥爱往路上跑?一句话,肚子和地盘说了算。秋天山上果子少,农田却一片金黄,野猪连夜“拖家带口”下山开饭;城市外围不断开发,原本的通道被楼盘、高架切割,它们顺着绿篱乱走,稀里糊涂就上了快车道。车多、喇叭响、灯光闪,野猪夜视再好也懵圈,慌起来只能跳,桥就成了“断命台”。 有人问,摔死的野猪能拖回家涮火锅吗?想得挺美,答案却干脆:不能。野猪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私自带走涉嫌违法,数量多了还得吃官司。再说它们常年滚泥坑、吃腐食,寄生虫、病菌一大把,处理不好分分钟“火锅变病号饭”。正确姿势是报警,由林业部门统一拉走,做无害化处理或送科研单位取样。有人算了笔账:一头成年野猪两百斤,看似白捡几千块肉,真罚起款来,肉价瞬间翻几十倍,还附赠派出所半日游,一点都不划算。 野猪频繁出镜,其实是给人类打信号灯。城市扩张太快,野生动物的走廊被截断,它们只能沿着绿化带、河道“蹭路”,高速路像刀片一样横在栖息地中间,不跳桥就得撞车。动物保护组织做过统计,国内每年因车辆撞击死亡的野猪超过千头,这还只是上报数字,更多尸体滚进沟谷无人问津。想要减少悲剧,得给它们留条活路:桥下加设动物通道,路边装阻隔网,农田用声波、防护沟做软隔离,让野猪有饭可吃、有路可退,才不会把马路当跑道。 对司机来说,看见野猪千万别学视频里“按喇叭吓它”。受惊的野猪冲刺时速能到四五十公里,方向盘一偏就可能车毁人伤。正确操作是减速、闪灯、靠中线,让它先过;如果已经撞上,第一时间开双闪、放三角牌,人撤到护栏外报警,千万别下车追猪——受伤野猪三百斤冲击力,能把成年人顶出两米远,真·“猪突猛进”不是闹着玩的。 说回跳桥那一幕。行车记录仪里,野猪坠地后,车流安静了几秒,像给这位“迷路乘客”默哀。随后交警赶到,把尸体运走,洒水车冲净血迹,城市又恢复喧嚣。屏幕前的我们刷完视频,继续回消息、点外卖,可那头野猪留在桥下的影子,提醒着人类:当我们把楼建得更高、路修得更宽时,也悄悄把别人的家园切成了碎片。它用一次绝望的跳跃,换来十几秒热搜,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下一次相遇不再以悲剧结尾——或许是一段下穿通道,或许是一排警示灯,或许只是深夜少一声急促的喇叭。给它留条退路,也是给我们自己留点温柔。来源:荔枝新闻野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