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三国,总觉得诸葛亮是凭空出世的“天选之子”。
26岁,一没背景二没官职,凭啥让50多岁的“老总”刘备三顾茅庐?
在成为“卧龙”之前,诸葛亮就是个标准的“小镇做题家”,而且还是一手烂牌开局。
3岁没妈,8岁没爹,15岁跟着叔叔逃难,16岁叔叔也去世了。
家道中落,只能带着弟弟在南阳乡下种地糊口。
说白了,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一代”,没钱、没人、没背景。
按照当时的规矩,你想当官,一是要有大族举荐,二是有资历,三是没有污点。
诸葛亮,一个条件都不沾边。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三无青年”,一步登天,直接空降成了刘备集团的“联席CEO”。
这不科学啊!这里面,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他在南阳隐居时,娶了个老婆,史书上每集名字,只说是“黄氏”,还特别补了一句,长得丑。
后人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黄月英。
黄家,是当时荆州地区真正的顶级豪门,关系网横跨军、政、文三界,堪称“荆州第一天团”。
她母亲是襄阳第①大族蔡家。
她的姨妈,嫁给了荆州一把手刘表;
舅舅蔡瑁,是刘表手下的兵马大元帅,整个荆州的兵权都在他手里。
黄月英的爹黄承彦,是荆州文化圈的顶层人物,跟司马徽、庞德公这帮大V是铁哥们儿。
“卧龙”这个响当当的名号,就是司马徽给诸葛亮取得。
当别人还在道听途说时,他已经能从老婆家的饭局上,
听到关于天下大势核心的内幕消息他能跟荆州顶级的智囊团坐而论道,
他的眼界和格局,早就不是那个乡下种地的年轻人了。
所以,当50多岁还在四处“跳槽”的刘备找到他时,
他才能胸有成竹地抛出那份被誉为“千古奇策”的《隆中对》。
它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哥,别再给别人打工了,自己干吧!
听我的,先拿下荆州、益州这两块地盘。再跟孙权搞好关系,猥琐发育。
迟早能跟曹操、孙权掰手腕。
刘备听完,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说出了那句有名的“如鱼得水”。
可你想想,如果没有黄家的关系网,
诸葛亮哪来的底气和信息,去规划如此宏大的蓝图?
他所谓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靠的不仅是才华,
更是由婚姻带来的“信息差”,这才是对刘备真正的“降维打击”。
四、 “三顾茅庐”的真相:刘备看上的,不只是诸葛亮刘备真的是单纯被“卧龙”的名号吸引,才三番五次地去请一个26岁的农村青年吗?
别天真了。
刘备表面上请的是诸葛亮,实际上,他想“要”的,是诸葛亮背后那张盘根错节的荆州关系网。
他知道,搞定了诸葛亮,就等于拿到了荆州四大家族的“通行证”。
这对于他这个没地盘、没人脉的“流浪军阀”来说,比十万大军都重要。
历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聚光灯下,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
但在灯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个叫“黄氏”的女人,可能才是撬动了整个三国格局的,那个一开始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