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黑茶?
黑茶是马背上捂出来的茶。
明代嘉靖三年“黑茶”二字正式见于文献,成为官茶,工艺定型。
典故如陶澍献茶被道光赐名“天尖”,
左宗棠推行茶政改革,纪晓岚记载其“性暖能缓解”的特性。
其特点鲜明:干茶乌黑油润,汤色红浓如琥珀,香气陈香中带菌香或松烟香。
口感层次丰富,新茶微涩,陈年则甘滑醇厚,入口即化,喉韵生津。
形态多样,紧压茶如千两茶、茯砖,散茶如天尖、贡尖。
今儿,跟诸位聊聊中国的黑茶……
四川邛崃的千年特产,秦汉萌芽,唐代“火番饼”载入《茶谱》,
宋代贡茶入京,康熙亲赐“天下第一圃”花楸茶圃。
茶马古道起点,藏汉贸易的活化石,
马帮驮运中绿茶发酵成黑茶,成就“中国黑茶之源”美誉。
其形紧结黑褐,汤色橙黄透亮,陈香裹着果木香,入口醇厚回甘,
茶多酚低而氨基酸高,耐泡不涩。
最妙是冷泡法,冰水慢浸,甜润清凉,或加蜂蜜、菊花调饮,夏日解暑一绝。
这不是茶,是邛崃的山水魂。
两千年的发酵,藏着古蜀的烟火气,一口喝下,是历史,是生活,是说不尽的人间滋味。
四川雅安特产,黑茶鼻祖,诞于唐文成公主进藏时,经茶马古道成汉藏命脉。
宋设茶马司,明清成边茶核心,清末立“边茶公司”抵印茶入藏,护国权柄。
其典故载于《汉藏史集》:
吐蕃王因茶愈疾,遣人寻得雅安茶,自此成藏民“生命之茶”。
形紧结褐润,汤红黄透亮,香陈醇浓郁,味甘滑不涩。
渥堆发酵是魂,湿坯堆积45天,茶多酚转化出独特“红浓陈醇”。
煮茶最妙:陶壶煮沸后小火慢煨5分钟,
加酥油、盐、核桃碎,秒变酥油茶,暖胃解腻,一口入魂,
堪称“西北民生之茶”的鲜活注脚。
湖南特产,诞于清道光年间。
陕商为省运费,将散茶踩压成“百两茶”,后晋商增重至千两,
用竹篾、棕叶、蓼叶层层包裹,经七七四十九天日晒夜露,
吸天地灵气,成“世界茶王”。
其史可溯至马王堆汉墓,唐代“渠江薄片”已为贡品,
明清时茶行林立,资江沿岸“茶市斯为最”,
至今仍保留古法制茶技艺,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
茶体紧实如铁,黑褐油润,汤色橙红透亮,香气带松烟与枣香,入口醇厚回甘,
似陈年老酒般绵长。
最宜沸水冲泡,头泡洗茶醒味,二泡起滋味渐显。
可续十数道仍醇香不减,
若煮饮,加片姜或枣,暖胃更添韵味,冬日里喝一口,浑身通透,胜似喝参汤。
产自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是“茶马古道”上的活化石。
1973年昆明茶厂首创渥堆发酵技术,
1975年定型,终结了普洱茶需数十年自然陈化的历史。
其茶性温润如老姜,汤色似陈年红酒,入口有糯米香、枣香交织,回甘绵长。
最妙在“醒茶”:
拆饼入陶罐,静置半月,让茶香与空气共舞。
冲泡时用沸水激出陈香,前三泡出汤快如闪电,后渐缓,待茶汤滑入喉间,
暖意从胃里漾开,像极了冬日里晒着太阳的老墙根。
湖南安化的“黑茶祖宗”,唐代“渠江薄片”就是它前身。
神农尝百草时它已存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更坐实了2300年历史。
明嘉靖创制,万历成官茶,晋商踩着茶马古道把它送去西北,
甚至俄境恰克图,成就“万里茶路”传奇。
它有“三尖三砖一卷”:天尖带松烟香,茯砖冒“金花”冠突散囊菌,
千两茶用篾篓捆成柱,越陈越香。
煮茶用紫砂壶,沸水激出琥珀汤,入口醇厚如老酒,
回甘带点梅子涩,三泡过后甘甜漫开,像嚼了口晒透的秋柿。
安徽祁门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创制于明末清初,原称“六安茶”,后因与六安瓜片区别改称“安茶”。
传说妙静师太偶得日晒夜露茶,发现其祛湿解暑奇效,
后经孙启明“孙义顺”牌传承,抗战停产后1980年代复兴。
其条索紧结黑褐,槟榔香与粽叶香交织,汤色橙黄明亮。
陈年安茶性温醇厚,沸水冲泡或煮饮更显风味,
搭配箬叶增香,在岭南常与陈皮共饮。
从明清小说记载到东南亚“圣茶”美誉,安茶以“陈”为贵,
三年洞藏或窖藏陈化,越陈越醇,既是饮品更是药茶,
符合现代人追求天然健康的味觉与养生需求。
是湖北赤壁羊楼洞特产,诞生于清道光年间。
俄商引入机械压制技术,结合西方饮茶习惯,以红茶碎末压制成砖,因形似米粒得名。
1888年出口鼎盛,占全国茶叶总量12.91%,
沿万里茶道销往欧亚,成为中俄贸易“硬通货”。
其砖形规整如墨玉,汤色深红透亮,香气醇厚带陈香,入口回甘绵长。
最宜煮饮:沸水润茶后,文火慢炖,
加少许牛奶更显丝滑,冬日暖胃,夏日解腻,堪比“会呼吸的古董”。
主产蒲圻、咸宁等地,属黑茶类。
乾隆年间,茶商雷中万在羊楼洞设庄制砖,“川字茶”由此得名,
同治时已列“老茶”入茶厘章程。
其形长方砖状,面茶乌褐,里茶粗放,经杀青、揉捻、渥堆、晒干等工序,
渥堆时叶色由青转褐,陈香渐浓。
汤色红浓透亮如琥珀,入口醇厚甘甜,似陈年酒酿裹着红枣香,回甘绵长。
最宜煮饮,
沸水慢煨,茶香翻涌,陈味与果香交织,暖胃更暖心。
陕西泾阳,北宋茶商张氏运茶遇伏天暴雨,
茶砖受潮发金花,老医识其形似茯苓,遂定名茯茶。
明洪武元年得名,清时茶马司设此,
慈禧西狩尝后赞“甚妙”,关中方言“福”音同,渐成丝路“吉祥茶”。
砖体黑褐油润,金花密布如星,菌香浓郁持久,
汤色橙红透亮,入口醇厚回甘,绵滑似陈年老酒。
离了泾河碱性水、独特气候、传承手艺,金花难生。
现多沸水冲泡,1:20茶水比,头泡闷20秒,二至五泡10秒,
可加奶盐调饮,暖身又解乏,一口下去,丝路驼铃响在舌尖。
是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的千年特产,
其诞生史可溯至南北朝,唐宋成贡品,清嘉庆年间跻身全国名茶,
更因“茶船古道”远销南洋,成为华工“救命茶”。
龙母赐茶、河神女儿变美的典故,为这抹黑茶添了神话滤镜。
其“红、浓、陈、醇”四绝:汤色红亮如琥珀,香气陈醇似槟榔,
滋味甘滑无涩,久泡不馊。
最妙是陈年老茶,药香、参香层层叠出,像老酒般越陈越香。
这哪是茶?分明是能喝的古董,藏着山海与烟火的味道。
您要是问这茶里到底藏了多少故事,
老茶农准拿搪瓷缸子抿一口,眯眼笑:“火候都在日子里熬着咧。”
一泡茶,两千年烟火,喝透了才是生活。
您品,您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