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元一年级校服引战:是省心好物还是隐形负担? 一套覆盖2夏2秋1冬的一年级校服,标价970元,杭州萧山家长的一纸缴费单瞬间引爆全网热议。一边是“物有所值”的点赞,一边是“价格虚高”的吐槽,校服定价究竟该由谁说了算?教育部门的采购红线又能否守住公平底线? 支持方的账算得直白:国标GB/T 31888-2015认证的面料耐磨耐脏,吸湿排汗适配孩子天性,脱卸式外套、冬裤等5件单品定价明细公开。对双职工家庭而言,统一校服省去穿搭纠结,更杜绝衣着攀比,分摊到多个学期实则比买品牌童装划算。不少家长晒出更高账单,称初一校服总价达3000元,相较之下970元已算实惠。 反对声同样尖锐:电商平台同配置国标校服仅售350-550元,江西、山东等地同套餐限价不足600元,萧山校服价明显偏高。更让家长诟病的是频繁换款,孩子穿两年的校服就因款式更新闲置,多孩家庭压力陡增。有业内人士爆料,成本百元左右的校服经层层加价,公立学校利润率最高可达233%,溢价背后是采购环节不透明。 教育部门早有明确规范:校服采购须遵循自愿原则,禁止强制捆绑与奢侈化倾向,流程全程公示。广东新规更要求,校服款式小学6年内不得更换,家长代表在采购组织中占比不低于80%。萧山教育局虽回应合规,但争议本质是“统一性”与“经济性”的失衡。 校服的初心是平等与实用,而非家长的经济负担。唯有让成本明细公开化、采购过程市场化、款式选择自主化,才能让校服回归育人本质,既守护校园纯粹,又不让家长为莫名溢价买单。小学生买校服 平价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