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俄市暴跌58%,亏到贱卖资产,单车净利从5万变亏损,之前靠俄乌冲突捡漏“躺赚”,如今红利清零血本无归,到底是俄政策变脸太狠,还是中国车企低估市场风险、只顾赚快钱呢?这波亏损到底该怪谁?后续还能翻身吗?我们一起来看!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2024-2025年俄罗斯密集加码汽车进口限制,报废税暴涨约85%、关税上调30%,叠加丰田、现代等西方车企酝酿重返,中国对俄汽车出口大幅腰斩。 奇瑞、长城等头部车企被迫贱卖资产,曾经的“躺赢红利”彻底消失。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吐槽:“之前赚快钱的时候有多疯狂,现在亏得就有多狼狈!只顾着低价抢市场,质量跟不上迟早翻车”!还有网友表示:俄罗斯突然变脸加税,分明是卸磨杀驴,中国车企被当成过渡棋子了”! 在俄乌冲突后,西方车企撤离留下市场真空,中国车企火速补位,2024年市占率飙到60%,但很多企业只靠低价冲量,忽略了本地化布局和品质把控! 因此,俄罗斯的政策转向也藏着深层算盘:一方面,靠关税壁垒保护本土产业,趁机推动经济转型,减少对进口车的依赖;另一方面,看到中国车企没形成绝对优势,又想借西方车企回归制衡市场,坐收渔利。 更要命的是,中国车企低估了俄罗斯市场的复杂性。以为靠低价就能站稳脚跟,却没意识到地缘政治的变数、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以及长期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性。这次失利也给中国车企提了个醒:出口不是“低价倾销”,而是要靠技术、品质和本地化布局说话。 想要在国际市场立足,不能只盯着短期红利,得沉下心做研发、建渠道、树品牌。现在西方车企还没完全回归,俄罗斯市场还有机会,但中国车企必须摒弃“赚快钱”思维,补上品质和本地化的课! 从狂欢到亏损,中国车企给所有出口企业上了生动一课:没有硬实力的红利都是泡沫,没有长期主义的布局终会翻车。 出口做生意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短期赚的钱终究抵不过长期的口碑。接下来,我们相信,中国车企一定会深耕技术和品质,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