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十四五”以来,河北29条母亲河全部实现复苏

转自:中国环境网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河北省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29条母亲河全部实现复苏,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地下水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地下水位回升,超采区面积减少。

深入推进河湖复苏。河北省聚焦河流断流、湖泊萎缩两大突出问题,逐河制定复苏目标,一河一策、靶向施治,29条母亲河全部实现复苏,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永定河、滹沱河等5条河流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年底前全面完成1253条河湖健康评价工作,打造幸福河湖255条,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加强河湖综合治理。实施滹沱河、滦河等一批骨干行洪河道重点河段和瀑河、萍河等104条(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提升。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清理整治“四乱”问题5279处,查办非法采砂案件839起,有力维护了河湖行洪蓄洪功能。

持续实施生态补水。统筹引江、引黄和本地水库水等水源,持续向河湖实施生态补水349亿立方米,形成最大有水河长4655公里,水面面积306平方公里,滏阳河、滹沱河等50条河流全线贯通,永定河连续5年实现全线流动,京杭大运河连续4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华北明珠白洋淀淀区水位持续保持7米左右,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地下水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河北省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累计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9.84亿立方米,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2024年底全省深、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较“十三五”末同比分别回升2.74米、0.04米,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面积分别减少31%、99%。实施太行山前重点泉域治理修复工程,邢台百泉新增16处泉眼复涌,邯郸黑龙洞泉保持不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