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淮海战役,杜聿明被重重围困,蒋介石2次派了飞机来接,可杜聿明却不肯上飞机,杜被派

淮海战役,杜聿明被重重围困,蒋介石2次派了飞机来接,可杜聿明却不肯上飞机,杜被派往淮海之前,蒋召见他,明示:此战,乃生死存亡之战。师生前途,也在此一战。杜临危受命,真是义无反顾。等到被围困之后,1948年12月19日起,连续10天风雪交加,大军饿肚子,吃起了马肉、草根和树皮。   1948年的冬天,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世界被割裂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指挥所墙上那张布满红色箭头的军事地图,另一部分,是窗外陈官庄那片将几十万生命掩埋的无情雪原。   这位44岁的陕西将领,毕生的信条都刻在军事地图的经纬线里,作为黄埔一期的高材生,他恪守旧式军人荣誉,信奉“主帅与士卒同生共死”的准则。   1939年昆仑关战役,他曾腿部中弹却坚持不下火线,最终率部攻克日军要塞,那一战构筑了他精神世界的基石,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军人荣誉的典范。   即便在陈官庄的绝境中,他依旧试图维系地图上的秩序,指挥所里,他的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面对南京方面“总统亲自下令”的撤离电报,他沉默不语,目光投向远处炮火。   在烛光摇曳的最后军事会议上,他强撑着被缅甸战场旧疾侵蚀的病体,用虚弱的声音部署着已无希望的战局。   当地图上的世界彻底崩塌时,他向副官说出“聿明誓与将士共存亡”,这是他对地图世界最后的效忠。   地图的抽象线条,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第一面镜子,就是陈官庄惨绝人寰的景象,连下十日的大学,将平原变成了冰窟,断粮近半月的士兵啃食草根树皮,围着冻僵的马尸,用刺刀撬下血肉模糊的肉渣。   当时,总有士兵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身体旋即僵硬,成为雪原上一座新的坟丘,面黄肌瘦的当地百姓,颤巍巍地送来他们仅有的一点食物,让杜聿明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报效国家的初衷,也看清了这场内战早已背离了他的本心,他剧烈的咳嗽声,是他和他的军队一同走向衰败的丧钟。   南京的电报看似是生路,实则是政治陷阱,杜聿明看穿,无论是劝他“回南京养病”,还是令他“立即突围”,蒋介石都不过是为惨败寻找一个承担责任的人。   最终,杜聿明放弃了代表权力的将军服,换上一身普通士兵的棉衣,这既是伪装,也是一种象征,他彻底走出了地图上的世界,将自己融入了那片映照着苦难与真实的雪原。   他在麦田中平静地举起双手,这一刻,他不再是试图驾驭全局的剿总副司令,只是一个与手下士兵共同面对命运的普通人。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淮海战役中的韦国清:会歼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