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3年,一位广西女子自称是毛主席的女儿,工作人员认为对方是骗子,毛主席却连忙表示:“让她来,我想见见她。” 这个让毛主席在病中都惦记的“广西女儿”,名叫岑荣端,是来自广西贺县的壮族姑娘。 1958年,那年19岁的她,因舞技出众被选中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伴舞,也因此见到了自己从小就梦想见到的毛主席。 毛主席毫无领袖架子,在听岑荣端报出姓名后,就很自然地和她聊起了“岑”姓,谈及广西历史上的名人岑春煊,随即猜出她是广西人。 这场对话,没有领袖与普通演员的隔阂,更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辈与晚辈拉家常。 他们的交集远不止一场伴舞,毛主席十分欣赏这个勤奋的年轻人,还专门为她改了名字,他认为“荣端”不如“云端”贴切,解释道:“天上飞云端,地下稳生根。” 这句话既是对她舞姿的夸赞,也是对她人生的期许——艺术上要追求高远,根基却要牢牢扎在人民之中。 毛主席还常给她讲广西大藤峡瑶族农民起义的故事,亲手题写“大藤峡”三字赠予她,后来又送给她一本《鲁迅批孔反儒文辑》,并在扉页认真写下“赠岑云端同志”,这份关怀早已超出寻常的上下级情谊。 一次辞行时,岑云端情难自已地说:“主席您就像我的父亲。”毛主席欣然应允:“那以后你就当我的广西女儿吧。”“广西女儿”这个称呼就此定下。 时光流转,岑云端调离北京八年后,对毛主席的思念日益加深,终于鼓起勇气写下那封“广西女儿”的来信。 1974年春节,她如愿见到了病中的毛主席,毛主席见到她,亲切地叫着专属她的称呼。 两人还定下一个格外亲切的约定:拉钩约定“每两年见一次”,若谁违约,就罚“一百架飞机、一百门大炮、一百斤猪肉”。 然而,这却是他们最后一次促膝长谈,1975年岑云端再去探望时,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毛主席逝世后,岑云端以广西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吊唁。 这段情谊并未随时间消散,晚年的岑云端成为一名舞蹈老师,始终牢记毛主席“文艺为民”的教诲,她将珍贵的“大藤峡”手迹捐给家乡博物馆,让这段个人与领袖的忘年情谊变成了属于众人的历史佳话。 信息来源: 广西文史|毛泽东和他的“广西女儿”岑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