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乌克兰外交部宣布 10月31日最新消息,当地时间10月30日,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泰希表示,不建议记者相信俄方关于在战区设立“走廊”的提议,乌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俄方此前称,已准备为外国记者通行红军城等区域设走廊,必要时停火5至6小时。 刚看到这消息时我愣了下,战区里突然冒出“记者走廊”,这可不是寻常操作。要知道红军城这地方,早成了俄乌双方都咬着不放的“绞肉机”,三年多来就没真正安静过。 懂点军事的都清楚,红军城根本不是普通小镇。它卡在顿巴斯的交通命脉上,是乌军北部防线的核心支点,丢了这儿,俄军就能直扑斯拉维扬斯克这些军事重镇。现在俄军说控制了城内70%区域,乌军却说没被包围,两边的说法压根对不上。 俄方这步棋其实挺耐人寻味。普京亲自下令设走廊,还愿意停火5到6小时,明摆着是想让记者“亲眼看看”。结合之前俄总参谋长说的“万余乌军被围”,这更像场精心设计的舆论秀——毕竟战场上的话语权,有时候比子弹还管用。 但乌方的警惕也不是没道理。前阵子有美女记者去红军城采访,刚进城就遭遇无人机突袭,躲在掩体里大气都不敢喘。更别提凤凰网记者卢宇光,就在库尔斯克采访时被无人机炸伤,他说这种事在前线早成了常态。所谓的“安全走廊”,真能挡住满天飞的自杀式无人机? 我倒觉得,这事儿最戳心的不是双方的博弈,而是那些夹在中间的人。记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追真相,可截至现在,俄乌冲突里已经有超过20名媒体人遇难。而普通士兵呢?只能在断壁残垣里躲无人机,连抬头看天都成了奢侈。 战争这东西最残忍的地方,就是把真相变得支离破碎。俄方递出“观察窗口”,乌方敲响“风险警钟”,可没人问过那些留在红军城的居民,他们眼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