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新闻追踪丨市区刺桐南路污水管道改造工期已过为何还在施工?相关部门回应……

“施工告示牌写的完工时间‘10月31日’已经过去数日,目前还在围挡施工,希望能加快施工进度。”日前,市民陈先生致电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刺桐路作为中心市区主要通道,污水干管改造施工已经一年多,究竟何时能完工?连日来,有不少市民呼吁,道路施工不仅要科学有序统筹推进,更应加快进度,减少施工带来的影响。昨日,记者实地探访看到,目前刺桐南路段依然在围挡施工,施工方正在全力推进。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张晓明林劲峰文/图

刺桐南路施工围挡占用两个车道

现场:工期已过,仍在围挡施工

“上周看到刺桐南路有一段路面拆除了围挡,还铺上了沥青,以为整段道路都将陆续完工,没想到其余路段并没有完工的迹象。”陈先生表示,他每天都要驱车经过刺桐路,深受围挡施工困扰,对改造进展一直比较关注。他特别提到,施工方曾表示预计今年7月份,刺桐路主线两侧的工程施工就能全部完成。但是,在施工到刺桐南路(泉秀街至宝洲街)段时,施工进度受阻,施工方表示将顺延一个多月。到了9月,施工方又提出将按原工期计划到10月份完工,并且在施工告示牌上把完工日期改为“2025年10月31日”。施工现场放置的一块“工程概况牌”显示:泉州市宝洲污水厂片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宝洲片区一期(刺桐路等12条道路管网工程)开工日期2024年7月11日,计划竣工日期2025年10月8日。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走访施工现场,除了泉州海关刺桐办公区前的一小段道路路面已经恢复,其余路段仍像之前一样在围挡中,围挡内有大型机器和工作人员在作业。施工现场的施工告示牌上完工日期仍显示为“2025年10月31日”。

修改后的施工告示牌显示完工日期是“10月31日”

刺桐南路何时能完工,拆除围挡恢复正常通行?就市民关切的问题,记者向相关部门进行了了解,相关单位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方案,全力推进施工进度。后续进展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将持续关注。

呼吁:全面统筹,加快施工进度

自去年8月份启动施工以来,刺桐路两侧内侧因为有两车道被围挡,原本双向四车道的路面剩两个车道通行,对现场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记者走访看到,目前刺桐路(泉秀街至东湖街)路段的围挡基本拆除,道路恢复了四车道,交通通畅了不少。而刺桐南路(泉秀街至宝洲街)段由于围挡施工,在车流高峰时段,车辆过往明显受影响,不时出现拥堵。

“进入9月开学季后,高峰期的车流量比平时大了不少,作为进出城主干道,刺桐南路(泉秀街至宝洲街)的围挡施工影响了大家的正常通行。”陈先生认为,即使是施工遇到难题,施工方也应该即时向公众作出相关告示,而不是一围了之。

据了解,刺桐路现存管道管龄大多在20年以上,雨污水错混接严重、管况复杂,存在较多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及河水倒灌问题,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污水排放及环境质量要求。对此,不少市民对于污水管道的改造表示理解,但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全面统筹,避免“各自为政”的施工节奏。各个路段施工方也要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工期计划,加快施工进度,最大程度减少因路面围挡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宝洲街路口西侧也在围挡施工

市民林女士也提出疑问,不仅刺桐南路两侧在施工,宝洲街西侧路口从今年6月份开始也围了起来,刺桐壹号小区路段的非机动车道有部分区域被改造成机动车右转车道,导致非机动车道变窄,给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带来诸多不便。“我看这段的完工时间原本写着‘2025年9月30日’,后来被改成了‘2025年11月15日’。”林女士说,完工日期随意改动,令人费解。

“今天这段围起来,明天那段又开挖,这样的施工缺乏统筹性,让市民摸不着头脑。”不少市民表示,不仅刺桐路及周边改造工程存在这种情况,中心市区多个施工路段也是让人备感困惑,难以预判出行路线,尤其是这种“超期围挡”何时能完工,他们无从知晓,迫切希望相关部门加快施工进度,即时公布告示,将他们出行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手记:施工围挡,不能“一围了之”

站在刺桐南路连绵的围挡前,看着告示牌上墨迹犹存的“10月31日”完工日期,耳边传来的是往来车辆因拥堵发出的鸣笛声。这熟悉的场景,不仅是这条路的困境,也折射出城市治理过程中时常面临的治理考题:施工,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少扰民、不失信?

围挡之内,是机器轰鸣的施工场景;围挡之外,是市民每日奔波的通勤路与生活圈。市民的困惑与质疑,其核心并非不理解改造施工的初衷,而是对施工过程缺乏确定性、对工期“说延就延”的随意性感到无奈。我们不禁发问,面对地下管线复杂等实际情况,施工方前期勘察是否足够深入?方案是否预留了应对不确定性的弹性空间?遇到难题,是积极协调攻坚,还是简单地以“延期”作为默认选项?全面施工过程中有无统筹协调,以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此外,变更完工日期,除了修改告示牌,施工方乃至主管部门,是否建立了畅通、及时的公众沟通机制?通过官方平台、媒体等渠道,主动向市民解释延期原因、公布新的施工计划与保障措施,这本是缓解公众焦虑、争取理解支持的最低成本方式,却往往被忽视。

“以人为本,为民施工。”破题之道,在于将“人民城市”的理念贯穿于施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施工,不应是随意的独奏,而应是与城市脉搏、市民期盼同频共振的合鸣。(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