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临漳多点发力促高质量发展

转自:邯郸日报

开工率、入库率均达到100%;航海航天科学技术实验基地、北珂新能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17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22%。

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功能品质

城市是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临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短板弱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宜居吸引力。

城市更新扎实推进。今年以来,金凤大街等主次干道完成提升,雨污水管网、燃气管网同步改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完善。目前,县城道路网密度达9.14千米/平方千米,新增停车位6861个,供热普及率实现100%。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聚焦道路坑洼、便道破损等民生痛点,深入开展背街小巷、交通堵点、农贸市场等综合整治,整修便道6000平方米、塌陷路面3600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提升至42.33%,被誉为“公园中的县城”。通过系列促消费活动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直接拉动消费3.17亿元,城市“烟火气”愈发浓郁。

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完成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执行规委会审议制度,建筑风貌彰显汉风魏韵,城市天际线管控有力。2025年,临漳县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深化乡村振兴,夯实三农基础

立足农业大县实际,临漳县深挖乡村发展潜力,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推进。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今年粮食种植面积121万亩,总产62.5万吨,增幅1.03%,其中夏粮小麦总产32.3万吨。6.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与4.2万亩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年产量稳定在12亿斤以上。

乡村产业多点开花。韭菜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见效,3万亩种植基地实现产值5亿元;平原禾丰肉鸡产业形成72亿元全产业链,完成率达120%。“一县百品、一品一播”活动成效显著,14个电商直播村通过3.1万场次直播实现销售额1834.49万元。

和美乡村建设提速。累计清理垃圾4910立方米,整治坑塘385处,6.9万户庭院实现洁美,89个省级和美乡村占比达20.74%。农村厕所改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扎实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加强生态治理,绘就绿色底色

临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降至3.726,同比下降15.57%;PM2.5、PM10浓度分别降至33、63微克/立方米,降幅均超19%。19家企业完成创A创优,产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水生态治理成果显著。县级、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28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让河道焕发生机,43个村污水治理与黑臭水体清零工程扎实推进。

绿色发展有序推进。交建新能源17.8万千瓦项目加速推进,打造临漳新能源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占比。此外,建设用地和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文旅融合,增进民生福祉

临漳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今年以来,该县不断加大文旅资源推介力度,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推动文物保护与文旅发展相结合,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实现文旅发展深度融合。

文旅融合让千年邺都焕发新生。临漳县成功打造《邺都幻境》《天地中轴》《铜雀台·赋》等精品文旅项目,成功承办第八届邯郸市旅发大会,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速310%,旅游总花费6.16亿元、同比增速246%。今年10月,2025年全国轻工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临漳举办,总曝光量超4.2亿次,让临漳文旅名片更加响亮。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邺城遗址保护规划》修编启动,第四次文物普查通过市级审核,新增3项非遗项目。邺城博物馆副馆投用与“三曹”IP开发,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带得走”。230余场文化演出惠及45万人次,7000万次线上直播让临漳文化走向全国。

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1—9月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8%,17项民生工程与7件民生实事提前收官。“临漳办事不求人”九条措施落地见效,新增市场主体5546家,总量达5.58万家。城镇新增就业6181人,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达221.48元,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