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在品牌水果店挑了一根甘蔗,称重为9斤。女子本以为30块钱差不多了,结果被收费91.35元。店家贴心抹了个零,收了女子91.3元,又解释这种甘蔗口感好、品种稀缺,单价是9.9元,赶上周末,能卖出去三四百斤。(来源:纵深新闻) 事情的大致是这样的。女子漫步在上海的一个街头,路的两旁是大大小小的店铺,卖什么商品的都有。 在路过一处水果店的时候,女子见水果店门口竖着几根翠绿新鲜的甘蔗,卖相十分喜人,心里的馋虫被勾了起来,便决定买上一根尝尝鲜。 女子进入店里的时候,发现这家店装修考究、员工培训到位服务热情,这才看见这家店原来是品牌店,不由得有些担心起价格来。 出于自尊心的考虑,女子并没有详细的询问价格。 不过又想到自己平时买甘蔗,一根也就是二三十块钱,甘蔗再贵还能贵到哪里去? 想到这里,女子便挑了一根甘蔗,让店员给切好,称重为9斤。 店员带着微笑,将装好的甘蔗递到女子跟前:“先生您好,一共是91.35元,收您91.3元就可以了。” 女子听完当时就愣住了:什么甘蔗要90多块钱?这是遇上甘蔗刺客了? 虽然心里有疑问,不过甘蔗已经切好了,男子只能乖乖付钱。 事情发生之后,女子越想越不明白,于是把自己的经历曝光给了媒体。 面对媒体的询问,店员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原来女子挑选的这种甘蔗,属于一种特殊的品种。这个品种非常的稀缺,口感软嫩香甜。 再加上运输的成本,价格自然要比普通的甘蔗高一些。 另外店员还告诉记者,这种甘蔗有着特定的消费人群,周末这两天,大约能够卖出三四百斤。 针对店员的描述女子表示,自己买的这一款甘蔗相比于普通的甘蔗,口感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价格法》第八条明确,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 。 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有权自主制定属于市场调节的价格 。 如果店员所描述的情况属实,这款甘蔗无论是品种还是运输成本以及口感都会高于普通的甘蔗,那么作为经营者,是有权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调整价格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时,应当按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明码标价应当根据商品和服务、行业、区域等特点,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 也就是说在店家明码标价、诱导消费前提下,男子自愿选择这一款甘蔗,是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作为一名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过女子的经历,也给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在外出购物,尤其是在旅游景点等地方,在购买之前一定要询问清楚价格,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问清楚价格再购买,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对此你怎么认为呢?关注@胡究法的如法炮制 多学法律少吃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