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论语第三部分之第五板块,最后一个板块,世界大同该有的样子。15.15子曰:“躬自

论语第三部分之第五板块,最后一个板块,世界大同该有的样子。

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传统的解读——孔子说:“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宽容地对待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但从诗经的维度,也就是诗言志结合不相的知,思无邪结合求无的仁的角度;表相的背后,不相的内在意境体现了一以贯之。前两句是选择和举例;这句是如何具体做,在于自己,而不是别人。

体会意境,社会层面,就是功利性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选择。对于个人,就是金钱主义还是牧羊犬精神的选择。对于国家分配机制来看,就是牧羊犬获得更多,还是阶层固化获得更多。是德才决定位置,还是位置决定德才。选择的确很多,但是本质就是一个,就是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这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这句的意境,就是向内的省察克制;自己做好了,做的多,对自己苛求,就是撕掉包装,克服私欲选择良知的意思。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做到,是不是就是君子无争的和谐社会了;自然也是好德的价值观导向大环境。

结合一以贯之,这句就是解决问题,上句体现修德之难,难在私欲,这句就是解决私欲的法门。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自己求无,对别人求有。这里指的都是名利的算计;对名利自己求无了,自然能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对别人的名利,是求有的心态,自然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对比上句,臧文仲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就会发现小人比而不周的小圈子文化,自然也会发现柳下惠的贤德。为了整体大环境,唯才是举,柳下惠自然可以贤而立,客观的按照牧羊犬精神,贡献为标准,推动好德的社会价值观。做官的,以身作则了,老百姓看得见,心体良知体会得到,自然远怨矣。没有民怨,就是民信,民心所向是良知,这就是仁德的体现。

这句的内在含义就是上位者,以身作则;为何教员要抓干部的以身作则。比如,1942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按照所作的贡献,教员表彰了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政委罗章,欣然为其题词:“以身作则”。

这是教员对一个团政委实践党的宗旨纲领、保持先进性的最高褒奖。众所周知,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凡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作风。

同样教员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光辉典范,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送子参军,后来毛岸英为国捐躯,他却说:“谁叫他是我的儿子”。女儿上学,他不准用公车接送;收到礼品,他吩咐一律交公;亲友托他找工作,他一概拒绝。他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我们感情很深,可是,如果你们腐化了,就不要怪我翻脸不认你们。”身为党和人民的领袖,却过着和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日子,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跟老百姓一样饥肠辘辘,硬是勒紧裤带,带领全国人民搞出了原子弹,为新中国撑起了“核保护伞”。 “其身正,不令而行。”他的一言一行都感化和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党的事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观当下,一些干部却不是这样。

这就是这句,解决之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为何多数人做不到以身作则?妄想分别,相的婆娑世界,人就是着名利的相,这是常态;所以放下就是开悟,不相就是智慧。没什么难的,只是选择而已。

我是困而知之的,不是选择,也是选择,因为选择了交易,然后交易逼着我选择不相。因为结果总是相就亏钱,不相就赚钱。多奇怪,开始我也是不信的,眼见为实吗?结果上千次的打击,不得不信,不信你就倒霉,困而知之,学乖了,也就不相了,不得不如此了。去私欲了,无私了,就近于德了,也就是远怨了。

功利性价值观,引导全社会着相;好德的价值观,引导全社会不相。如何选择,以身作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