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12年,林语堂与厦门巨富的千金陈锦端相恋,不料,陈锦端的父亲却坚决不同意,棒

1912年,林语堂与厦门巨富的千金陈锦端相恋,不料,陈锦端的父亲却坚决不同意,棒打鸳鸯后,转而将林语堂介绍给了自己的邻居——鼓浪屿首富的二女儿廖翠凤。 1919年1月9日,在厦门廖家老宅里,新郎林语堂站在礼堂中央,突然当着所有人的面掏出结婚证书,扔进了炭盆。 他转头对身边的廖翠凤说:“这东西,只有离婚才用得着。” 谁能想到,这个敢烧婚书的穷书生,会在往后五十年里,诠释什么叫“婚姻不是风花雪月,是柴米油盐里的生死与共”? 故事要从17岁的林语堂说起。 1912年的上海圣约翰大学,这个来自福建漳州牧师家庭的穷小子,凭着过人的才学成了校园传奇。 一年半修通英文,大二拿四个奖项,足球、网球、赛跑样样精通。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同窗好友家。 好友的妹妹陈锦端,是圣玛利亚女校的校花,知书达理。 林语堂第一次见她,便在日记里写:“她的眉眼像鼓浪屿的月光,落进我心里就再也拔不出来。”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假期总借“探友”之名约会,连两所仅一墙之隔的学校,都成了他们传信的“鹊桥”。 可爱情碰上“门不当户不对”,就是一场无解的局。 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是厦门巨富,办工厂、开电力公司,门生故旧遍布商界。 林语堂呢? 父亲是穷牧师,母亲靠缝补衣服贴补家用,全家挤在漳州小破屋。 陈天恩欣赏林语堂的才华,却不敢把女儿嫁给他。 他甚至直接摊牌:“你拿什么养她?我女儿是要坐洋房、穿绸缎的。” 林语堂被被泼了冷水后,哭着跑回家。 就连大姐也骂他:“痴人说梦”。 陈天恩虽不忍,却做了件“成人之美”的事,把他介绍给隔壁廖家二小姐廖翠凤。 廖家同样是鼓浪屿首富,经营实业和银行,家底比陈家还厚。 廖翠凤与林语堂早有交集。 她听过他在大学的演讲,看过他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甚至偷偷帮他洗过脏衬衫。 可当母亲得知这门亲事,直接反对:“穷得叮当响,你嫁过去喝西北风?” 换作寻常女子,可能早妥协了。 但廖翠凤只说了六个字:“穷有什么关系?” 这六个字,彻底改变了两人的人生轨迹。 她看上的不是林语堂的家境,是他笔下流淌的才气,是他被嘲笑时仍挺直的脊梁,是他眼睛里不灭的光。 母亲拗不过她,只好应下这门亲事。 订婚后的林语堂,起初还有些恍惚。 他不是不爱陈锦端,只是明白有些缘分,只能停在“如果”二字。 而廖翠凤的坚定,让他第一次觉得婚姻或许不是遇见最心动的人,而是遇见愿意陪你走最远路的人。 1919年,林语堂考上“庚子赔款”留学名额,带着廖翠凤远渡重洋。 船到夏威夷时,廖翠凤突发盲肠炎,疼得冷汗直流。 船上没有医生,林语堂急得团团转,劝她下船手术。 她却摇头:“手术要花钱,后面的学费怎么办?”硬是咬着牙撑到了波士顿。 在哈佛的日子,穷得揭不开锅。 林语堂的助学金被停,廖翠凤便翻出母亲给的嫁妆偷偷找当铺换钱。 外国人不识玉,她的首饰只卖了个低价。 林语堂心疼得睡不着,她却笑着说:“等你将来出息了,给我买新的。” 后来去德国读博士,日子更苦。 廖翠凤当掉了最后一件首饰,换钱给丈夫买参考书。 回国后,林语堂在上海当教授,陈锦端也留学归来,在中学教美术。 而廖翠凤却主动邀请陈锦端来家里吃饭。 林语堂每次知道陈锦端要来,都坐立不安。 孩子们好奇,廖翠凤就坦然解释:“你爸年轻时喜欢过锦端阿姨。” 她甚至允许丈夫画她。 林语堂晚年爱画画,画里的女子总梳着同样的发式,孩子们问起,他坦言:“锦端的头发是这样梳的。” 这不是背叛,是通透。 廖翠凤明白,丈夫的心里可以有“白月光”,但自己的位置,是“烟火气”。 她握得住现在的日子,也容得下过去的回忆。 晚年的林语堂中风后,记忆衰退,唯独记得陈锦端。 80岁那年,他在香港见到陈锦端的嫂子,突然激动起来:“我要去看她!” 廖翠凤没哭没闹,只是扶住他说:“语堂,你走不动,我去替你问候。” 1969年,结婚50周年纪念日。 林语堂送给廖翠凤一副黄金手镯,上面刻着《老情人》的诗句:“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这一年,他已84岁。 回顾五十年婚姻,他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现代人总把爱情当点心,婚姻当饭吃。其实该反过来,婚姻是饭,要天天吃;爱情是点心,偶尔尝尝就好。” 廖翠凤用五十年证明,婚姻从不是风花雪月的童话。 当年那个烧婚书的穷书生,最终活成了最懂婚姻的人。 而那个说“穷有什么关系”的千金小姐,用一生诠释了最好的婚姻,是我看透你的平凡,依然选择与你共赴平凡。 主要信源:(人民资讯——用情至深的林语堂)

评论列表

用户88xxx75
用户88xxx75 3
2025-11-04 12:12
看完让人很好奇,陈锦端后面嫁给了谁,过得好不好? 陈锦端 32 岁时嫁给了厦门大学教授方锡畴,终生未育,后抱养了一男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