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位台湾青年的心声:“我为什么支持统一?因为统一了,我们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一位台湾青年的心声:“我为什么支持统一?因为统一了,我们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军队、960万辽阔的国土以及14亿同胞。而拒绝统一,我们只会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困于一个无存在感的小岛,且没有未来。” 2025年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显示,解放军现役军人200万,隐身战斗机歼-20已列装12个旅,山东舰、福建舰双航母战斗群形成常态化战备能力。 对比台军,其最新公布的“防务报告”承认,主战坦克M60A3已服役40年,F-16V战机妥善率仅68%,去年向美国采购的108辆M1A2坦克至今未交付。 更关键的是体系作战能力。今年4月解放军“海峡雷霆-2025A”演习公开画面显示,PCL-191远程火箭炮在福建沿海发射,370毫米制导火箭弹精准命中模拟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靶标。 台湾52%的电力依赖天然气发电,永安接收站承担全台60%的天然气进口量,此类“点穴式打击”可直接扼住能源命脉。台军号称“能拦截”的“爱国者-3”导弹,去年实弹测试拦截率仅59%,难以抵御饱和攻击。 部分人以“美国会出兵”为借口,这一观点不符合实际。第47任总统特朗普近期在共和党竞选集会上明确表态:“不会为台湾牺牲一名美国士兵,让亚洲人自己解决问题。” 美国国防部2025年《印太战略评估》显示,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仅能部署两个航母战斗群,而解放军火箭军仅东风-26导弹就有8个发射旅,射程覆盖关岛至南海全域。 历史早已给出明确答案。1958年金门炮战中,蒋介石派遣“太平号”驱逐舰增援,被解放军鱼雷艇击沉,此后台方再未派遣大型舰只靠近台海。 当前两岸军事差距较当年更为显著:台军现役士兵平均年龄22岁,服役期仅4个月;解放军东部战区士兵平均服役5年,90%参与过实弹演习。去年台媒民调显示,62%的台军士兵认为“若开战不会抵抗”,双方军心士气差距显著。 再看“960万辽阔的国土”为台湾带来的发展机遇。2024年两岸贸易额达28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的半导体、精密机械占其出口总额的42%。高雄港区负责人表示,去年通过“小三通”出口的农产品中,莲雾、凤梨酥在大陆的售价为台湾本地的3倍,仅这两项就使高雄果农收入增长50%。 统一后,台湾农产品可直接进入大陆14亿人市场,享受关税全免待遇,这是“台独”相关主张无法提供的实际利益。对台湾青年而言,大陆更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 厦门海西MCN两岸青年三创基地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该基地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吸引128家企业入驻,其中台资企业占比达56%,成功孵化3位百万级网红主播,全网粉丝累计超800万。 台青刘巧馨、林敬桦组建的乡建乡创团队,在基地支持下打造“弯弯下乡”品牌IP,落地十余个乡村振兴项目,将台湾的社区营造经验与大陆乡村发展需求相结合,既实现了个人事业突破,更获得了社会认可。 文化认同的深度融合更彰显统一的历史必然。两岸同属中华文化圈,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从未因海峡阻隔而断裂。近年来,“海峡两岸文化艺术节”“两岸青年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常态化举办,仅2024年就有超5万名台湾青年参与各类两岸文化交流项目。 除创业基地的全链条服务外,大陆还为台生提供与大陆学生同等的升学、就业待遇,2024年有近1.2万名台湾学生报考大陆高校,较2019年增长67%;在福建、广东等地,台青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岗位数量较去年增加23%。 台青张耿铭在海西基地创办的贸易公司,借助基地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投融资支持,将金门高粱酒、台湾茶油等产品销往大陆31个省份,2024年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较创业初期增长12倍。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陆市场的广度和政策的温度,是在台湾创业难以想象的,统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这种个体层面的获得感,正是两岸融合发展最生动的注脚,也让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看清,“台独”带来的只会是发展空间的萎缩,而统一才能为青年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俄乌冲突的教训应促使台湾民众保持清醒。乌克兰依靠美国和北约援助支撑三年,结果1.2万座工厂被毁,GDP暴跌40%,黑海港口被封锁后,粮食出口量从2021年的4400万吨降至2024年的800万吨。 台湾处境较乌克兰更为严峻,98%的能源依赖进口,若冲突爆发,大陆实施常态化海空封锁后,不出一个月,台岛汽油、天然气便会告急,将陷入能源短缺的困境。 “台独”分子常主张“维持现状”,但现状正被其自身行为破坏。今年8月,台当局擅自将“中科院”研发的“雄风-3”导弹部署至东沙岛,违反“两岸军事互信协议”。 解放军随即启动环岛战备警巡,歼-16战机抵近台岛12海里空域,台空军雷达开机后出现全面干扰信号,这一结果体现了挑衅行为的直接后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