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暗河传》,终于知道自己这些年为什么看不进去武侠剧了。第一是主角要么在天上飞来飞去,要么在地上摆pose。没有像最开始看武侠片,自己的心会跟着一招一式的攻守,担心主角会不会赢。以及,他会怎么赢。第二个是配角都成了脸谱,基本上一个角色上来你就知道个他要干吗。
看剧看的就是一个能打破自己预期的东西。如果什么都被你猜中,故事立刻就索然无味了。
《暗河传》的打斗场面一开始就把我看爽了,兵器与兵器碰撞时的火花,攻守之间的转换,当然,还有炫酷的招式名字,比如万树飞花、千鸟惊鸣。还有快要溢出屏幕来的特效——无数蝴蝶在半空中飞舞。这种用心的制作真的好多年没有看过了。
除此之外,还有这部剧,配角也同样出彩。或者说,虽然主角串起了一条主线,但却是一部群像剧。
这种群像剧最要花心思的,要每一个角色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比如兵器会随着人物的性格而设定。
苏暮雨渴望自由,同时身上又有着绝对的忠诚与责任感。所以他使用的是伞。伞中藏着剑。
苏昌河聪明阴险,使用的便是近身杀人的匕首。
而慕阴真,这个出场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的人物,仍然为了角色塑造花了心思。他的性格阴险毒辣,武器是扇子和轿子。同时还用了小孩子。
还有唐怜月的龙须针、蜘蛛女的幽冥蛛,还有谢家的紫靴鬼和刀阎罗。总之,每个角色都不一样,每个角色都有惊喜。
除了兵器之外,还有角色的性格。
我记得毛姆说过,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当他写朋友的优点时,没有人可以把这个笔下的人物认出来。而当他写朋友的缺点时,任何人都可以一眼辨认得出。就连那个朋友本人也是。虽然他本意并不是取笑朋友,而是取一个「原型」而已。
这让他被动得出了一个结论:
我们是通过一个人的缺点来认识一个人的。
这部《暗河传》,好就好在,每一个人物,你都可以在看到他个优点的同时,看到他们的缺点。
苏暮雨天真、固执;苏昌河阴蛰、自傲;大家长多疑,唐怜月多情。
苏暮雨的天真又不是傻天真,而是「你只要足够强,便有资格天真」。
苏昌河的阴蛰又不是事事为己,他愿意为了自己最重要的兄弟苏暮雨而牺牲。
这群像剧看得过瘾。
配角也可以不是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