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回答记者提问台湾国籍问题时非常干脆:台湾和大陆没有国籍问题,只有户籍问题。他也借机痛斥否认台湾光复,否认台湾历史就是台湾的罪人。 1945年10月25日,台湾正式回归中国版图,这是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历史事件。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必须将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布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也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否认台湾光复,实质是否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萧旭岑将其斥为“台湾罪人”,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认知。目前全球181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就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萧旭岑提出的“户籍论”具有深刻法理内涵。根据中国宪法和《反分裂国家法》,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因此,两岸关系是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自然只存在户籍管理问题,而非国籍问题。 这一论述与国际法实践相符。参考美国夏威夷、法国科西嘉等案例,一国之内不同地区居民使用统一国籍,仅以户籍区分管理。台湾地区的居民身份证件,实际上就是户籍管理的具体体现。 2018年,大陆推出台湾居民居住证政策,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百万台胞申领。这张居住证采用与大陆居民身份证相同的18位编码规则,可在交通、金融、教育等领域享受同等待遇。这正是“户籍论”的具体实践。 在司法领域,两岸司法互助协议将台湾地区视为“法域”,而非“国家”。2023年,大陆警方通过两岸共同打击犯罪机制,将潜逃至台湾的经济犯罪嫌疑人遣返,这也体现了一国内部的司法协作关系。 台湾光复的历史记忆,是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台北中山堂仍保存着1945年受降典礼的原始会场,台湾多所小学持续开展光复节纪念活动。这些历史痕迹不容抹杀。 比较日本对琉球、美国对关岛的治理,其居民均持宗主国国籍。台湾的情况本质上与此类似,区别在于中国中央政府给予台湾更大自治空间。这种安排体现的是国家对特殊地区的包容政策。 观察国际社会类似案例:格陵兰作为丹麦自治领地,居民持丹麦国籍;波多黎各作为美国自治邦,居民出生即获美国国籍。这些案例都表明,自治地区与国家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内部事务。 联合国2758号决议彻底解决了“中国代表权”问题,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意味着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已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尽管法理清晰,但两岸户籍管理仍面临现实障碍。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阻挠两岸正常交流。2024年,台当局更试图推动所谓“国籍正名”,遭大陆方面严正警告。 由于台当局的阻挠,两岸户籍信息系统未能对接,给台胞在大陆生活带来不便。比如医保结算、学历认证等事项,仍需经过较繁琐的认证程序。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两岸融合来解决。 从世界范围看,否认历史终将付出代价。土耳其否认亚美尼亚大屠杀,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都严重损害其国际形象。台湾地区若否认光复历史,不仅违背史实,更将自绝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 随着科技发展,两岸户籍管理有望实现突破。区块链技术可建立去中心化的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货币可便利跨境结算。这些技术手段能为深化两岸融合提供支撑。 中长期看,可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经验,构建“两岸共同生活圈”。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让“户籍论”真正惠及两岸同胞。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024年,两岸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大陆连续21年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次往来两岸,这种深度融合为户籍管理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大陆推出的“31条”“26条”惠台措施,让台胞享受同等待遇。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过30万名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就读,这种人员往来促进了两岸社会融合。 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24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再次拒绝将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议程。这种国际共识,为两岸户籍管理提供了外部环境支持。 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与中国建交时,均在联合公报中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国际法事实,强化了“户籍论”的法理基础。 萧旭岑的论述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抓住了两岸关系的本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这种尊重历史、立足法理的理性声音,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珍视和维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