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荷兰政府请来家长,安世半导体将迎来大结局! 应欧盟委员会邀请,中国高级技术代表

荷兰政府请来家长,安世半导体将迎来大结局! 应欧盟委员会邀请,中国高级技术代表团将于 10 月 30 日抵达布鲁塞尔,就解决中国对欧盟稀土出口管制问题展开讨论! 这绝非两场孤立事件——安世的芯片是军工电子核心部件,而欧盟稀土依赖中国达98%,这场谈判实则是全球高端制造与军工供应链的话语权博弈。 安世半导体收购事宜已持续6年。2019年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收购安世时,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要求剥离汽车芯片以外的军工业务。但实际上,安世的车用芯片生产线经改造后可生产军工级产品,此类剥离措施实际效果有限。 荷兰此时推动事件解决的原因,可从欧盟委员会官网10月28日公告中找到答案:欧盟计划2026年前实现军工芯片自主化,而安世是欧洲唯一能量产车规级碳化硅芯片的企业,该产品是导弹制导系统的关键部件。 更为关键的是,碳化硅芯片生产需使用高纯度钕铁硼稀土,中国自今年7月起对欧盟实施稀土出口配额管制,欧盟现有库存仅能维持至明年3月。 部分认为中国稀土管制是“卡脖子”措施,实际并非如此。欧盟委员会工业司数据显示,中国实施管制的是纯度99.99%以上的军工级稀土,民用级稀土出口始终正常。 这一精准管控策略,与1980年美国对苏联实施的精密机床出口管制逻辑相似——普通机床正常供应,可用于制造坦克炮管的高精度机床则严禁出口。 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关键短板体现在稀土供应环节。据荷兰国防部今年发布的军工供应链报告,荷兰皇家空军F-35战斗机雷达系统中,12%的功率芯片由安世供应,而生产这些芯片所需的稀土磁体,全部由中国宁波韵升提供。 今年8月,宁波韵升对安世的供货量减少40%,荷兰空军随即通报“部分F-35战斗机进入待维护状态”,这一情况直接促使荷兰加快推动相关磋商。 美国的态度呈现明显矛盾。第47任总统特朗普上周在白宫会见荷兰首相时,明确表示“不应让中资掌控军工芯片”,但随后美国国防部却悄悄向安世发放“临时供货许可”。背后原因在于,美国雷神公司“爱国者”导弹同样采用安世芯片,若断供持续三个月,雷神的导弹生产线将面临停摆风险。 历史存在相似规律。1996年,美国联合欧洲对华实施卫星技术封锁,禁止出口含军工技术的卫星部件。这一举措反而促使中国在自主研发“北斗”系统过程中,突破高精度芯片技术。 当前欧盟对安世收购案的限制,同样倒逼中资企业在2024年实现碳化硅芯片量产,其性能较安世同类产品提升15%。这一现象印证了供应链博弈的规律:外部限制往往会加速自主创新进程。 有观点提出,欧盟能否从其他国家采购稀土?实际可行性较低。澳大利亚稀土储量丰富,但纯度仅为中国的60%,提纯至军工级的成本将增加两倍。 2024年欧盟从澳大利亚进口1.2万吨稀土,最终可用于军工领域的不足300吨。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持有全球83%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专利,欧盟自主建设生产线至少需要5年时间,无法解决短期供应缺口。 本次谈判存在一个关键细节:中国代表团团长为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张司长,同时担任国家稀土办公室副主任。这一人员配置具有明确的战略考量,表面围绕稀土议题展开磋商,实则将芯片与稀土两个核心议题进行捆绑。 据荷兰《电讯报》披露,荷兰政府已释放松动信号,拟允许中资保留安世30%的军工芯片业务,交换条件为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配额。 国际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德国奔驰集团昨天宣布,暂停在匈牙利的芯片工厂建设,就等中欧谈判结果。因为奔驰的自动驾驶芯片用的也是安世产品,而生产这些芯片的稀土,同样依赖中国供应。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更直接,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在高端制造领域掌握议价权”。 关于安世半导体的最终解决方案,据欧盟贸易谈判专家透露,大概率将采用“业务分拆+配额挂钩”的模式:安世民用芯片业务完全放开,军工业务成立合资公司,中资持股30%;中国则根据欧盟军工芯片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稀土出口配额。 该方案既兼顾荷兰的“国家安全”关切,又保障中国的核心利益,具备双赢属性。 此事带来重要启示:供应链话语权的构建并非依靠舆论造势,而是基于产业实力。中国历经20年发展,构建了从稀土开采、分离提纯到下游芯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如同沙特掌控石油定价权的逻辑,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已转化为国际谈判中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对后续走势进行预测:11月中旬前,中欧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较高。安世半导体收购案将正式落地,中国对欧盟的稀土出口配额可能适度放宽,但军工级稀土的管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美国对此大概率不会被动接受,可能推动欧盟组建“稀土联盟”,但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这场全球供应链话语权的博弈,仍将持续演进。 信息来源:狠话说尽后,欧盟:中方代表团水平很高,周四在布鲁塞尔不见不散 2025年10月28日 12:01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