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025年10月29日,赖清德在主持台军晋任活动时叫嚣,“台湾要展现备战的决心,

2025年10月29日,赖清德在主持台军晋任活动时叫嚣,“台湾要展现备战的决心,更要坚定‘反对推进统一’。投资防务就是投资和平,台湾要持续提升不对称战力,以实力守护和平。” 赖清德口中的“投资防务”,早已露出了吞噬民脂民膏的真面目。就在其叫嚣“备战”的5天前,民进党民代王定宇披露,台当局计划在11月初推出高达1.3万亿新台币的防务特别预算,为期7年且前4年集中支付,创下台军史上最高纪录——这个数字比李登辉以来4次特别预算的总和还多4000多亿新台币。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2025年台防务预算已达6470亿新台币,较上年猛增7.7%,赖清德还承诺将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彻底把台湾变成“军备提款机”。 这些真金白银并没有用到民生实处。台湾青年的薪资水平十几年原地踏步,房价高企让年轻人望房兴叹,健保系统面临资金缺口,养老保障捉襟见肘。 但赖清德当局视而不见,反而把钱砸向武器采购和军事演习。更讽刺的是,台军拿着这些预算,却屡屡上演荒诞闹剧:今年7月“汉光41号”演习中,号称“反登陆主力”的“云豹”装甲车在上班高峰突然抛锚,堵得基隆市交通瘫痪;此前演习还出现过导弹脱靶、鱼雷冲上岸、直升机险些撞上参观台等乌龙事件。用民众的血汗钱打造“豆腐渣防务”,这样的“投资”何来和平可言? 明末清初,郑经割据台湾时也曾大肆扩军备战,横征暴敛导致民生凋敝,最终在历史大势面前土崩瓦解。 如今赖清德重蹈覆辙,以为靠砸钱买武器就能“以武拒统”,却忘了两岸军力差距早已是天壤之别。无论是美国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还是日本《防卫白皮书》,都明确指出两岸军力对比正加速失衡,台军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1.3万亿新台币看似庞大,但若用来采购武器,在现代战争体系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最终只会落得“钱打了水漂,人遭了灾难”的结局。 赖清德反复强调的“不对称战力”,其实是被西方势力忽悠的军事迷思。台当局所谓的“台湾之盾”,核心是采购“海马斯”火箭炮、研制中远程导弹、打造无人机和无人艇,甚至计划“台美合作生产武器”实现“自给自足”。 更致命的是,台军的“刺猬战略”正在把台湾变成“战场孤岛”。赖清德当局不仅扩编“保二总队”防护关键设施,还新建战备血库、培训民众战场急救,甚至把学校、医院、宫庙都纳入防务体系,要打“巷战”“城镇战”。 这种做法看似“全民防卫”,实则是把普通民众推向战火前线。历史上,任何把民生设施变成军事目标的行为,最终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二战时的柏林、越战中的西贡,都是因为将平民区与军事据点混杂,造成了大量无辜伤亡,台当局的做法无疑是在重演历史悲剧。 美国的“支持”更是靠不住的空头支票。特朗普政府虽计划在第二任期大幅增加对台军售,4年规模可能超183亿美元,但这本质是把台湾当成“军火倾销地”。 岛内民调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看清了美国“卖军火赚钱”的险恶用心——美方只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布局,根本不会为了台湾与大陆正面冲突。 当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为了自身安全,毫不犹豫地牺牲了古巴的利益;如今台湾不过是美国遏制大陆的“棋子”,一旦局势失控,被牺牲的必然是台湾民众的利益。 赖清德自以为“以武谋独”有恃无恐,却早已被国际社会贴上“危险分子”的标签。美国《时代》周刊近期刊登智库文章,直指赖清德是“鲁莽领导人”,其激进的“台独”行径让台湾成为“全球最危险的引爆点”。 历史上,分裂国家的行为从未有好下场。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试图分裂他国,最终遭到国际社会集体制裁和军事打击;20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问题,虽一度造成地区动荡,但最终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而分裂势力始终遭到国际社会谴责。 两岸军力和综合实力的差距,早已让“以武拒统”成为不可能,解放军的发展始终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己任,近年来在武器装备、战备训练、远洋部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解放军的强大,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为了遏制“台独”分裂行径,保护两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实上,大陆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为和平统一保留了最大空间,但这一前提是坚决反对“台独”——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必将遭到坚决打击。 赖清德29日的叫嚣,不过是“台独”分裂势力的最后挣扎。1.3万亿新台币的天价军费换不来“和平”,所谓的“不对称战力”挡不住统一大势,美国的“支持”不过是镜花水月。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台独”是死路一条,“以武谋独”只会给台湾带来灾难。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反对“台独”,才能实现台海的持久和平,才能让台湾民众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永远的唾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