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近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秋季)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公众关心的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问题提供了专业指导。针对市民普遍关注的秋冬健康防病问题,辽宁省省级公共卫生首席专家、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方兴给出了一份“标准答案”。
当前传染病报告
发病数低于去年同期
方兴介绍,全省监测数据显示,当前辽宁省传染病发病态势总体平稳,报告发病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近期,全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整体流行强度仍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但已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流感、肺炎支原体、鼻病毒、新冠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活动度的增强,辽宁省已逐步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公众需对此予以重点关注。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各级疾控部门会密切监测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开展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加强聚集性疫情的发现和规范处置;组织做好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疫苗接种率;广泛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宣教,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防范多种呼吸道传染病。
季节转换如何预防传染病
方兴建议,首先,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鼓励公众到接种单位进行咨询,通过接种相应疫苗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常见的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都是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来预防的。此外,家长也可根据需求自愿为孩子选择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如发现孩子存在漏种疫苗,应及时补种。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接种需求的成年人,也可自愿选择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等,以预防相应呼吸道传染病。
除接种疫苗外,还需做好日常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常通风、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应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应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课,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每年流感毒株都可能存在差异
流感疫苗为什么每年都要打?哪些人需要优先接种?应该什么时间接种?这是很多市民关注的问题。对此,方兴解释,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流感病毒变异较快,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存在差异;二是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因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确保获得持续有效保护的必要措施。
建议6月龄及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应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以下两类人群及时接种:第一类为重点人群,主要包括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6月龄至5岁儿童。第二类为重点机构或场所人员,包括养老机构、护理机构、福利院等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工作人员,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以及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何时接种疫苗最佳呢?方兴介绍,流感流行期通常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由于接种疫苗后通常需要2至4周才能产生有效保护性抗体,因此一般建议在流感流行季开始前完成接种。但对个体而言,只要尚未感染流感病毒,在整个流行期内仍可通过接种疫苗来获得预防效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尚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