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聚焦“百千万工程”丨云安区镇安镇:整治“空中蜘蛛网”城乡天际线焕新颜

行走在国道G324云安区镇安镇段上,曾经杂乱的“空中蜘蛛网”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开阔的街道和清爽的天际线。这一变化得益于该镇深入开展的“三线”(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线路)整治工作。

▲经过“三线”整治后的国道G324云安区镇安镇段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镇安镇将“三线”整治作为改善城乡面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聚焦国道沿线关键区域,念好“谋、联、治”三字诀,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丨先“谋”后动:用规划破乱,下好整治“先手棋”

镇安镇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建管、后下地”原则,从源头破解“空中蜘蛛网”“地面拉链路”问题。

该镇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通信线路公共路由规划,将“三线”整治及公共路由规划纳入典型镇建设总体规划,覆盖圩镇主街道、背街小巷及国道G324线、省道S274线等重点区域。规划明确了通信管线走向、铺设方式及预留空间,推动四大运营商共建共享公共路由,实现“一杆多用、一管多通”。

▲镇安镇召开通信线路整治工作推进会

在整治过程中,镇安镇以国道G324线镇安段、圩镇段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实行“先拆杆、再理线、后铺道”的工作流程。据统计,整治工作共清理废弃线缆3.8吨和废旧电线杆34根,归并整理杂乱线路12公里,线路入地改造5.6公里,腾出人行道通行宽度0.8~1.2米,有效解决“线杆挡路、行人绕行”问题。

针对跨路线路整治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镇安镇制定“一段一方案”,统筹各运营商开展集中整治,同时协调交警部门实施交通管制,保障施工安全有序。截至目前,已完成圩镇主街道46段跨路架空线路割接下地(其中移动14段、电信7段、联通13段、广电12段),完成率达到100%。

丨多方联动:聚合力解“难”,打出整治“组合拳”

镇安镇建立了“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整合政府、企业、帮扶力量和群众共同参与。

镇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三线”整治工作专班,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定期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建立“镇专班+运营商+监督队”联合工作组,实行“一支队伍、一次进场、一次完工”的集约化施工模式,减少了重复开挖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各运营商积极履行主体责任,由移动公司牵头协调资源,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截至今年4月底,各运营商配合完成跨路吊线拆除32处、“三线”乱搭乱接整治155宗,完成镇白路1.2公里通信管道建设,实现了架空光缆全部下地,达成“空中无管线、地面保畅通”目标。

省级帮扶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铁塔广东省分公司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凭借行业优势协助解决技术难题,争取通信行业投资超400万元。

群众参与是整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党员带头+群众示范”的方式,带动居民配合线路施工。如在跨路线路割接过程中,临街商铺主动配合暂停营业,确保了施工顺利进行。

▲电力公司对背街小巷进行“三线”整治

▲运营商对圩镇主街道开展“三线”整治

丨建管并重:强机制防“反弹”,守好整治“长久账”

为防止“三线”问题反弹,镇安镇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群众参与三个维度入手建立长效机制。

该镇研究制定了“三线”建设管理制度,明确新建、改扩建线路须经镇工作专班审批,从源头上杜绝私拉乱接现象。同时细化了镇政府、运营商和村(社区)的管护责任,建立管护台账实行“销号式”管理。

监督机制创新也是一大亮点。镇安镇构建了多级联动的监督响应机制,将“三线”管护纳入镇、村两级网格化管理,鼓励群众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反馈问题。累计已通过群众监督发现并整改问题28处。同时,还探索利用“无人机巡航+视频监控+人工巡查”三位一体的智能监管体系,提升管护的精准度和效率。

此外,镇安镇还将线路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三线”整治的意义,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线路保护。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镇安镇城乡空间的“天际线”变得清爽、安全,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丨云安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镇安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