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王帅通讯员张栋刘宁宁潍坊报道
转角遇绿,推门见景。如今漫步潍坊市昌乐县街头,昔日的道路节点、街角荒地等“城市边角料”已陆续变身为主题鲜明的口袋公园。该县以“微更新”践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理念,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57处口袋公园,让市民在方寸绿意间感知民生温度,感受城市品质的持续提升。


清晨阳光洒落,位于昌乐县西湖社区东侧的一处口袋公园早已热闹起来。根据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这里配备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休憩长椅等。“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的‘口袋公园’,抬脚就能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遇美’,这一美好愿景已融入进咱普通市民的生活。”市民们谈及家门口的公园,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住濠景海岸小区的徐女士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清晨都会带着小孙子来此活动。“这里的健身器材很齐全,环境也优美。大家有带孩子的、健身的、聊天的,特别热闹。”徐女士笑着说,“公园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拉近了邻里关系,现在小区居民见面打招呼的多了,交流也更密切了,我们住得更舒心了。”

一条条健康步道与绿道纵横交错,将口袋公园串联成网,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覆盖”的城市绿色体系。这一布局不仅将公园从“孤立的绿点”变成“连贯的绿带”,也成功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与“生活圈”。无论是晨练、傍晚散步,还是周末休闲,市民都能轻松享受身边的幸福生活。正在园中锻炼的王大爷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我们几个老伙伴天天约在这里活动。有位九十多岁的老大哥也天天来,身体硬朗得很,是我们的榜样。现在国家提倡全民健康,我们也积极响应,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昌乐县始终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把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在场地利用上,精准盘活道路节点、闲置荒地等“城市边角料”,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树木,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在植物配置上,精心选用国槐、法桐、白蜡等乡土树种,巧妙搭配月季、紫薇、冬青等花卉灌木,形成层次丰富、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

昌乐县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郭明明表示:“口袋公园建设不仅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更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这些公园虽然单个体量不大,但分布广、数量多,就像城市的‘绿色细胞’,激活了整个城区的活力。”他补充道,“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市民需求不断完善公园功能,让口袋公园成为彰显城市品质的闪光点,持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据了解,昌乐县深度融合文化特色与实用功能,在部分口袋公园中设置蓝宝石小品、火山石等特色元素,使其成为展示城市特色风貌的“文化驿站”;同时,通过完善照明、增设无障碍设施、配备健身休闲设施等精细化设计,让方寸之地传递民生温度。如今,这些兼具生态、文化与便民属性的口袋公园已成为承载城市“微幸福”的“生态岛”与“微空间”,生动诠释着城市建设中的温暖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