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最大的优势|“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未来”系列谈(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梦想的征途,一程接着一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凝聚了中国的发展共识,“五年规划”背后的中国之治更备受瞩目。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回望来路,“一五”到“五五”时期,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通过“六五”计划、“七五”计划,我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通过“八五”计划、“九五”计划,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十五”到“十三五”时期,中国终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近收官的“十四五”规划,则推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循道而行,功成事遂,一个接一个发展单元勾勒出人类历史上最宏阔的现代化进程。

五年规划并非中国独有,也不是中国首创,为什么坚持接续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唯有中国?

一个重要答案,就在于中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制度安排,保障了我们能够依规而动、上下贯通,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一张图绘到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十分巩固,并以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多党恶性竞争的弊端,让规划的超大时空跨度成为可能。一个个五年规划(计划)立短谋长、前后相续,确保了主线的一以贯之。

“一盘棋下到底”。五年规划之所以“硬核”,在于它把国家发展总体目标按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细化分解,使得国家规划、地方规划、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资源动员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实现了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

“一竿子插到底”。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令行禁止、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是成功实施规划的重要条件。规划制定,分工定责,条条上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块块上逐级层层分解,时间上逐年分解,保证了政令畅通、执行有力、不折不扣、掷地有声。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有人曾感慨,在西方政治文化中,提出目标往往只是传达一种愿望和态度。限于“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以及选举政治的短暂的轮流坐庄周期,西方国家的决策或能以议案或者法案的形式通过,可一旦到了执行层面就会陷入“无力落实”的僵局。“为了反对而反对”“推倒重来又推倒”的戏码屡屡上演,更是让许多规划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相比来说,中国人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下,在制度优势的保障下,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时间观、奋斗观。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对快与慢的把握,对时间的信念,承载着中国治理者的时代担当与制度自信。

网上曾热传一份2005年的旧报纸,版面内容是多国摩拳擦掌提出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可如今再看,只有中国真正“说到做到”了。“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北斗”指路、“天宫”览胜,每一个脚印都对接着当年的规划。

步步为营、言出必践,这种长期主义异常朴素,却震撼人心。继续拿出“耐心、恒心、信心”,我们一定能写就更精彩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