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从“治理”到“智理”!党建引领绘就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街道善治新图景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岩通讯员刘晋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近年来,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街道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通过机制创新、服务下沉与生态培育,推动工作从传统“治理”向智慧“智理”升华,让高效能治理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筑牢“红色引擎”以党建夯实治理根基街道始终将党组织建设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与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创新建立“小板凳”议事会等机制,将议事桌搬到居民身边,精准聚焦民生需求。从搭建“为老服务”连心小屋到推行“3+N”常态化服务模式,从成功调解邻里纠纷、促进社区和谐到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党组织成为凝聚共识、化解难题的核心力量,为“智理”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与制度基础。

激活“神经末梢”用实干架设连心桥梁治理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来检验。街道以“敲门行动”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网格,在“一天两见面”的入户走访中,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面对楼道照明不足的问题,30天内安装太阳能路灯,照亮居民“夜行路”;针对老人居家洗浴不便,快速推进适老化改造,传递民生温度;回应明天高级中学上下学时段交通安全隐患,迅速通过增设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等组合措施,筑牢安全防线。这一次次“敲门”,敲开的是心门,架起的是信任之桥,生动诠释了“开门搞教育”与“上门解民忧”的深度融合。

培育“共生生态”让智慧滋养社区未来基层治理的魅力在于其生长性。街道致力于将问题解决的“治标”成果,转化为社区治理生态“治本”的养分。无论是“小板凳”议事体系,还是“敲门行动”的服务理念,都在持续播撒“共建共治共享”的种子。在这一过程中,居民角色悄然转变,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从“诉求者”变为“建设者”。在党员带头示范下,社区事务大家商量着办、合力推着干,一种良性互动的治理生态加速形成,使基层治理在回应民生关切中不断迭代升级,生长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幸福家园。

下一步,九里山街道将继续坚持“民之所盼,治之所向”,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化从“治理”到“智理”的实践探索,努力打造贴合实际、温暖人心的基层善治新模式,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