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杀害江姐的凶手,黄茂才被判处枪毙,行刑时黄茂才大喊冤枉,他大声的呼喊:“我不是国民党特务,我是无辜的!我帮助江姐做过很多事。”[无辜笑] 1981年夏天,四川荣县农民黄茂才收到一封重庆来信,寄信人是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卢光特,他们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黄茂才在渣滓洞担任看守时的记录,这封信,开启了他等待三十一年的平反之路。 黄茂才生于1925年,家境贫寒,早年在地主刘家做杂工,刘家少爷刘重威在重庆任职,为帮他躲避抓壮丁,安排他进入国民党系统,成为一名少尉文书。 1948年5月23岁的黄茂才被调往渣滓洞监狱担任看守,初到渣滓洞,他被上级告知关押的都是“危险分子”,但很快他发现,这些“政治犯”大多是知识分子和学生,其中就有西南大学学生、地下党员曾紫霞。 通过曾紫霞,他结识了江竹筠(江姐),江姐的坚毅和曾紫霞的耐心讲解,让他逐渐理解了这些人为何而斗争, 一次江姐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还年轻,应该选择正确的路。”这张纸条让黄茂才彻夜难眠。 经过思想斗争,他决定暗中帮助这些革命者,从1948年下半年起,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为狱中同志传递信件,他先后送出了三十多封密信,其中包括江姐那封著名的“示儿信”。 这些信件成了狱内外联络的生命线,也为历史留下了珍贵记录,每次传递都冒着杀身之祸,黄茂才却始终坚持,1949年11月因母亲病重,黄茂才请假回乡,他离开后不久,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发生,包括江姐在内的众多革命者遇难。 消息传来,黄茂才悲痛不已,常对家人说:“如果我当时在,或许能多做点什么。” 重庆解放后,黄茂才选择回乡务农,然而1951年,他被指控参与大屠杀而被捕。 尽管他反复陈述自己帮助过革命者,但因关键证人大多牺牲或失散,无人能为他作证,1953年公判大会上,黄茂才被判处死刑,押赴刑场途中,他高声喊冤,引起监刑法官注意。 剑子手已经举枪,最后一刻法院决定暂缓执行,改判无期徒刑,这个戏剧性转折,挽救了他的生命。 在狱中黄茂才始终没有放弃申诉,1964年因表现良好获减刑,后改为监外执行,出狱后,他继续为平反奔走,但一直缺乏关键证据。 1981年重庆方面在发现档案线索后,卢光特馆长亲自帮助寻找证人,他们找到了时任重庆医学院教师的曾紫霞,曾紫霞得知黄茂才还活着且蒙冤多年,立即联络其他幸存者共同作证。 曾紫霞在证明材料中写道:“黄茂才为我们传递信件,对革命有功,他的帮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证词成为案件转折的关键。 1982年4月荣县人民法院重审此案,法庭上当法官宣读无罪判决时,57岁的黄茂才泪流满面,从1951年入狱到1982年平反,整整三十一年的冤屈终于洗清。 平反后黄茂才被聘为四川省政协委员,他经常对来访者说:“历史终究是公正的,我做的只是一个人的本分,却得到了如此厚待。” 晚年的黄茂才生活简朴,每天坚持看报学习。 2009年这位见证特殊历史的老人安详离世,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选择同样值得被铭记,每一个在黑暗中依然选择善良的普通人,都是照亮历史真相的微光。 这个故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看到江姐给他织毛衣那段真的破防了,在那个年代,这份信任比什么都珍贵。” “黄茂才本质是个善良的普通人,在历史的洪流里,他守住了自己的良心,这点非常不容易。” “31年啊,人生最好的时光都在冤屈里度过了,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这种韧性太让人佩服了。” “历史真是曲折,一个国民党的看守,却成了革命的暗中帮助者,不能简单地用身份去定义一个人。” “这说明历史是由无数小人物构成的,黄茂才这样的小人物,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不应该被遗忘。” “没有曾紫霞这些证人的坚持,真相可能就石沉大海了,还原历史真相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运气。” “还好档案留下了记录,还好曾紫霞还健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平反都可能无法实现,这就是天意吧!” 了解了黄茂才历经31年终获平反的故事,您如何看待小人物在历史关键时刻的选择与命运?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