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师长柏辉章,带领102师与日军激战,突然一名士兵察觉河里不对劲,仔细一瞧:“快看,河里有鬼子!”[无辜笑] 师长柏辉章立即命令向河中投掷手榴弹,炸起的水柱与日军身影,揭开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序幕。 柏辉章是贵州遵义人,早年毕业于贵州讲武堂,1935年出任102师师长,他位于遵义的老宅“柏公馆”,后来成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地。 淞沪会战中102师曾支援胡宗南部,607团在强渡苏州河时与日军炮艇交火,击沉两艘巡逻艇,609团遭袭时,柏辉章调动补充团侧翼反击,以白刃战击退敌军,胡宗南随后嘉奖其“奋勇克敌,显树战功”。 1938年徐州会战中,102师损失惨重,柏辉章的弟弟柏宪章在运输弹药时殉国,304团团长陈蕴瑜也战死沙场,全师一度被日军两个师团合围,与上级失去联系,柏辉章最终带领剩余官兵成功突围。 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后,102师奉命驻守新墙河防线,与日军第6师团对峙长达两年,期间大小战斗不断。 1941年9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集结12万兵力,计划进攻长沙,102师防守的新墙河阵地成为日军首要突破目标。 9月18日清晨,日军50余架飞机、300多门火炮对102师阵地实施火力覆盖,炮火间隙,哨兵发现河面有异常气泡,柏辉章判断日军正在水下潜渡,下令各部向河中投弹,成功阻止了这次偷袭。 偷袭失败后,日军改为强渡,在炮火掩护下,工兵开始架设浮桥,坦克引导步兵冲锋,下游同时出现大量渡船。 102师官兵用机枪交叉火力和手榴弹阻击,多艘日军渡船被击沉,全师迫击炮集中火力封锁河道,多次打退日军渡河部队。 柏辉章亲自坐镇师部,严令各团固守阵地,当306团遭日军骑兵穿插,团长请求撤退时,他回复:“采取近战,若退,军法处置。” 战斗最激烈时,305团2营全体阵亡,补充团伤亡殆尽。 柏辉章改变战术,将部队化为小型战斗群,形成相互支援的据点网络,实施机动防御,这些据点面对日军第40师团主力连续21天的猛攻,多数战斗到最后一人。 战役结束后,102师在清点人数时仅余五百余人,柏辉章向官兵表示,此役全师伤亡超过九成,但每位牺牲者都履行了军人的职责。 此后他在湘阴关王桥举行追悼会,并在贵阳大南门外修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镌刻所有阵亡将士姓名,该塔后因城市建设被拆除,但地名保留至今。 新墙河阻击战,102师以巨大牺牲阻滞了日军进攻步伐。柏辉章个人命运多舛,于1952年去世。但这场战斗展现的抗战精神,依然留存在历史记忆中。 网友们敬佩不已: “贵州兵真是硬骨头!九千多人打到只剩五百,这是何等的惨烈与悲壮,向先烈致敬!” “历史书上看不到这么细节的故事,柏辉章这样的抗日将领后来结局这么唏嘘,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才知道遵义会议是在柏师长家开的,这个细节太重要了,把历史事件都串联起来了,感谢科普!” “那个纪念塔拆了太可惜了,哪怕迁建也好啊,这是历史的见证,是贵州子弟兵的丰碑。” “战争太残酷了,‘提头来见’的命令背后,是师长不得不下的决心和士兵们巨大的牺牲,心情沉重。” 如果由您来设计,用什么方式(比如重建纪念塔、纳入地方教材、拍摄影视作品等)来传承和铭记102师这样的抗战故事最有效? 官方信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