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 日本维新会宣布了 10月20日下午,日本维新会突然召开参众两院议员总会,拍板在21日临时国会首相选举中力挺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这个决定看似仓促,实则是两党私下博弈近半个月的最终结果,直接把日本政坛的悬念提前画上了句号。 很多人不知道,公明党退出联盟后,高市早苗团队曾连续三天深夜拜访维新会总部,甚至拿出了“允许维新会主导大阪都市更新法案”的书面承诺。这种私下递筹码的操作,在日本执政党合作中并不常见,也暴露了自民党当前的执政焦虑。 从席位来看,自民党196席加维新会35席,众议院合计231席,距离过半数仅差2席。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2席其实是自民党故意留的“缓冲带”——他们早就和无党派议员谈妥,选举当天会获得支持,这样既不用给维新会更多内阁席位,又能稳住执政根基。 这场合作本质是场精准的利益互换。维新会一直想推动“大阪副首都”计划,却缺中央层面的审批权限;自民党急需选票保住执政地位,还想借维新会的强硬立场拉拢右翼选民。双方在修宪、强化安保这些敏感议题上的共识,不过是合作的“敲门砖”。 更值得关注的是,维新会提出的12项条件里,“削减10%国会议席”这条最耐人寻味。表面是推动政治改革,实际是想削弱自民党长期把持的议会优势,为未来扩大影响力铺路。而自民党愿意接受,也是看中了维新会在年轻选民中的号召力,想借对方的“改革标签”改善形象。 反观在野党这边,完全是一盘散沙。立宪民主党和国民民主党上个月还在谈合作,却因为是否反对修宪吵翻,最后只能各自推出候选人。这种内耗不仅让在野党彻底失去了抗衡机会,也让很多对现政不满的日本民众找不到替代选择,只能放弃投票。 就算高市早苗顺利当选,麻烦也在后头。她既要兑现给维新会的大阪发展承诺,又要应对日元贬值、老龄化加剧这些民生难题,还要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更关键的是,自民党内部对她的支持本就分裂,一旦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很可能引发党内权力斗争。 说到底,日本这次首相选举更像一场“利益分赃”,没有哪个政党真正把民众需求放在首位。而右翼势力的联手,不仅会影响日本国内政策走向,还可能给东亚地区的稳定带来新的变数,这一点值得周边国家高度警惕。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