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知名媒人蔡正元博士在一档论政节目中说到:如果大陆统一了台湾,将面临三个最棘手问题,第一个,就是台湾军队的解散和士兵安置,第二个难题是台独支持者的处置,第三个难题是台湾居民户籍身份的界定。 台湾现役军人超过21.5万,加上后备力量,总数突破30万,这支装备着F-16V战机、自造潜艇的武装力量,真要解散了,那场面可比“裁员潮”刺激多了。 蔡正元拿台北左营军港举例子:潜艇兵月薪折合人民币1.2万,要是突然失业,一家老小的日子可咋过? 更麻烦的是技能断层,有位台军中士在社交媒体吐槽:“我会修战斗机雷达,可让我修电动车电池?那真是两眼一抹黑!” 安置方案得跳出老套路,有专家提议,学学香港驻军转型的经验,把台军仪仗队拉去天安门升旗,既保留军人的荣誉感,又能强化国家认同,高雄的潜艇兵转行去海南当潜水教练,听着挺美,但得先搞个职业技能认证体系。 可最扎心的现实是:30万退伍兵的安置成本,相当于再造三个富士康的工业园区,台北奶茶店老板老陈半开玩笑:“改行送外卖也行啊!”这话听着像调侃,却暴露了社会对军事人员转型的认知偏差,谁不想体面地换个活法? 台湾“国防大学”2024年的民调显示,67%的年轻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可不是简单的“政治口号”,而是“台独”思想像病毒一样,渗透到了社会意识里。 蔡正元气得直拍桌子:台当局2025年修改人口统计,居然把汉族归类为“其余人口”,这不是明摆着要抹掉中华文化的根基吗? 更隐蔽的威胁在教育系统,台北有中学生居然以为郑成功是荷兰人,这教材“去中国化”的威力,简直能把人三观震碎。 处理“台独”得法律和社会一起动手,大陆《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周年时,明确把“台独”行为定性为刑事犯罪,最高能判死刑。 但甄别难度比想象中大多了:有位绿营“立委”表面上支持两岸交流,背地里却把儿子送去海外接受分裂思想培训。 这种“代际传递”的隐性分裂,就像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得建立一套覆盖教育、传媒、网络的立体化甄别机制,才能把隐患掐灭在萌芽状态。 台北信义区的豪宅里,有位企业家的抽屉里同时躺着美国绿卡和欧盟护照,高雄港的游艇上,船主早就把妻儿送去了悉尼。 蔡正元估算,台湾约12%的人口持有外国永久居留权,这部分“国际公民”在统一后的去留,就像一道无解的数学题,考验着法律的弹性和人性的温度。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在这儿遇到了现实挑战,对比香港回归时98%的驻港英军领取退役金的案例,台湾30万退伍军人的安置成本,那可是呈指数级增长。 更纠结的是心理认同:有位拥有加拿大护照的台商说:选中国籍,就得切断海外资产网络,选外国籍,又得放弃在台的经营权。 这经济利益和身份认同的撕扯,就像拉锯战,要求户籍政策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能坏了规矩,又得给人留条后路。 蔡正元提到的三大难题,本质上是统一后社会重构的必经之路,军队安置得打破“非黑即白”的思维,建立军事人才向民用领域转化的长效机制,让退伍兵能体面地换个活法。 台独处置得区分政治犯和受蒙蔽的群众,通过司法审判和社会教育,实现标本兼治,户籍管理得在法律框架内,给海外台胞留条回归的路,别让人寒了心。 更深层的启示是:统一不是终点,而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新考验,当台北101大楼的灯光和上海中心大厦交相辉映时,怎么让2300万台湾同胞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里找到归属感,才是破解三大难题的根本。 历史已经证明,任何想割裂两岸血脉的行径都注定失败,未来更会证明,在民族复兴的浪潮里,统一后的台湾必将成为中华巨轮破浪前行的强劲动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