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校企“双师互派”奖励品学兼优学生
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建设向纵深推进
10月17日下午,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工作推进会在淮南联合大学举行,集中展示淮南煤化工园区、淮南联合大学、园区企业三方合作成果,进一步深化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推动三方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为推动淮南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是由淮南煤化工园区、淮南联合大学、中安联合煤化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为省教育厅2023年批复创建的淮南市唯一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园区、校方、企业三方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开设普通班、“订单班”“冠名班”,围绕企业岗位需求,设置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采用“2+1”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岗位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学院入企实习71人,入职园区企业24人。3名实习生组成的代表队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斩获银奖,安徽宇贝公司拟录用的3名实习生计划赴北京进行为期6个月的岗前培训,彰显了学院卓越的育人成效。
会上,淮南联合大学通报了一年来新材料产业学院建设情况,学院教师、学生及园区管委会代表共同签订了培养与就业的三方协议,向2023级第二学年、2024级第一学年62名品学兼优学生发放奖学金,激励莘莘学子永葆“求知若渴”的进取精神,在产业实践中锤炼真本领。
为促进政校企在教学科研、技术交流指导等方面互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园区从淮南联合大学特聘5名教授(副教授)担任园区企业科技副总,淮南联合大学从园区企业工程师、劳模工匠、高级技师等群体中特聘6名担任学校客座教授。会上举行了聘书授予仪式。“让高校教师走进企业,让企业高技能人才走进高校,通过‘双师互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让更多‘科创力’转化为‘生产力’。”淮南煤化工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三方“共育共管共用”机制,加强沟通、拓宽思路,在学生精准培养、实习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匹配上精准发力,打造产教融合的“淮南样板”。
记者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