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交部要求匈牙利执行ICC逮捕普京的裁决】 10月17日,Tixio网站援引德国外交部发言人消息,德国方面表示《罗马规约》对匈牙利仍然有效。 该媒体称,德国外交部发言人称,该文件要求成员国执行国际刑事法院(ICC)的裁决,因此即便普京计划到访匈牙利,该规约的条款在该国依然具有法律效力。发言人补充道,自布达佩斯于2025年4月宣布拟撤回其在该文件上的签字以来,完成这一程序所需的12个月法定时间尚未届满。 可这边德国的话刚落地,匈牙利外长彼得・西雅尔多就直接给了回应,语气一点没含糊:要是普京来布达佩斯跟特朗普会面,安全绝对没问题。“我们肯定怀着尊重等他来,入境、会谈、返程这些事都能安排得妥妥帖帖,保证不出岔子。” 两拨人的话摆在一起,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背后藏着的是法理、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多重拉扯。 要把这事儿捋明白,得先说说那张绕不开的逮捕令。2023 年 3 月 17 日,ICC 突然给普京发了逮捕令,理由是涉嫌在俄乌冲突里参与绑架乌克兰儿童,犯了战争罪。按照《罗马规约》的说法,只要是缔约国,一旦被通缉的人踏上领土,就有义务把人抓起来送到海牙去受审。 这张逮捕令当时就引发了轩然大波,克里姆林宫那边直接不认,说这纯属政治操弄,国家元首本来就享有外交豁免权,ICC 根本没资格对普京追责,后来甚至还反过来对 ICC 的检察官和法官提起了刑事诉讼。 但 ICC 不管这些,依旧把逮捕令当作具有约束力的裁决。问题在于,ICC 自己没有执法力量,想让裁决落地,全得靠成员国配合。这就给后来的一连串矛盾埋下了伏笔。最先实打实 “考验” 这份裁决效力的,是蒙古国。 2024 年 9 月,普京去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要知道蒙古国也是《罗马规约》的缔约国,按规矩本该执行逮捕令。可蒙古国政府从头到尾没提这茬,就正常接待了普京,还跟他谈了合作,甚至接受了普京邀请,要去参加当年 10 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 事后蒙古国外交部发声明解释,说白了就是 “没办法”。他们坦言,国家 95% 的石油产品和 20% 以上的电力都得从俄罗斯进口,之前就因为技术问题断过供应,这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实在不敢冒险。 而且蒙古国一直奉行中立外交政策,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更得小心走钢丝,不能随便得罪任何一方。这话算是把实话说透了,国际政治里,法理往往得给现实利益让路。 乌克兰和欧盟当时就炸了,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说得特别狠,说蒙古国这是 “庇护战犯”,分担了战争罪行的责任,还放话要联合合作伙伴让蒙古国 “承担后果”。欧盟也跟着表态,说对蒙古国的做法 “表示担忧”,强调他们作为缔约国得履行义务。 可狠话放完,啥实际措施也没拿出来。后来 ICC 倒是把蒙古国告了,说它没履行义务,还驳回了蒙古国的上诉,要把案子交给缔约国大会处理,但明眼人都知道,顶多就是谴责几句,根本没啥实质制裁。这事儿也让大家看清楚了,ICC 的裁决看着吓人,其实没多少硬约束力,成员国真要硬顶着不执行,也没太大办法。 现在轮到匈牙利了,情况比蒙古国还复杂。匈牙利跟俄罗斯的渊源可不浅,尤其是能源上,简直是深度绑定。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 10 月 15 号还在莫斯科的 “俄罗斯能源周” 论坛上说,要是切断跟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匈牙利得吃大亏,这事儿绝不能听外人指手画脚。 现在匈牙利每年通过 “土耳其溪” 管道进口的俄罗斯天然气都涨到 75 亿立方米了,原油更是大部分靠德鲁日巴管道供应,之前俄罗斯还跟他们签了 15 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经济利益。 欧盟之前想让匈牙利在 2027 年前全面停用俄罗斯能源,还要求他们关掉一条输气管道搞 “多元化”,西雅尔多直接怼回去:“单管道比双管道更安全?这简直荒谬!” 总理欧尔班也说过,放弃俄能源就是给本国经济招灾。 再说匈牙利为啥要退出 ICC,这事儿早有苗头。2024 年 11 月,ICC 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了战争罪逮捕令,匈牙利当时就很不满,觉得这个法院越来越像搞政治操弄的工具,根本没公正性可言。到了 2025 年 4 月,正好内塔尼亚胡到访匈牙利,布达佩斯当天就宣布要撤回《罗马规约》的签字,5 月国会投票,134 票赞成、37 票反对,干脆利落地通过了退出法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