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荣昌老高”的最后一站:不“躺平”的退休前冲刺

一辆单车、一身运动服、一句“开启我新的生活”,刚卸任重庆荣昌区委书记的高洪波,就这样骑着他标志性的自行车,默默离开了工作2112天的荣昌。

没有车队,没有送行仪式,只有秋日阳光下一个远去的背影。这位被百姓亲切称为“荣昌老高”的区委书记,在年届花甲临近退休之际,没有选择“安全着陆”,反而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最后冲刺”。

从号召干部带头消费到自掏腰包下馆子请客,从奖励“卤鹅哥”到开直播推广城市,高洪波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诠释了“为官一任”可以如何超越常规。

01花甲之年的“网红”之路

“今天这两桌我请了,其他人不准买单!”今年6月29日,高洪波在荣昌一家普通餐馆里的这番话,连同他晒出的菜单和付款账单,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视频中,他对随行人员霸气放话,然后向餐馆老板预付了2000元餐费。这顿最终消费1100元的家常饭,请的客人涵盖了养猪的全国劳模、各级人大代表和90后创业者,覆盖了荣昌一二三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背景下,一位区委书记如此高调下馆子,无疑需要勇气。然而,这并非高洪波一时兴起的作秀。

早在今年1月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就呼吁干部“买一套新衣服,给家属也买一套新衣服,给小孩也买一套新衣服”,每个周末“带着家人出去吃个饭”。

他甚至在会上动员企业在春节时给员工多发工资奖金。

更早引发关注的是他对“卤鹅哥”林江的奖励。今年4月,当林江穿着花棉袄追了国际网红“甲亢哥”五个城市就为投喂荣昌卤鹅的视频走红网络后,高洪波没有视其为闹剧,而是迅速回应。

他授予林江“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称号,并代表区里给予10万元奖金,报销其所有差旅费。

02流量背后的务实逻辑

高洪波的“网红”行为,绝非简单的追名逐利。在每一次吸引眼球的举动背后,都有着清晰的务实逻辑。

“亲友靠走动,健康要运动,消费要带动,经济要流动。”这句话常被高洪波挂在嘴边。他深刻理解,在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当下,提振信心至关重要。

荣昌区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区新增经营主体3100多户,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新增460余户。

高洪波深谙互联网经济的本质。他不仅接住了“卤鹅哥”带来的偶然流量,更借此打造了整个城市的知名度。今年五一假期,荣昌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线下卤鹅销售量29万只,大增752.53%。

更令人惊叹的是,荣昌政府机关食堂向游客开放,推出18元套餐,假期累计接待游客6.7万人,消耗肉类2万余斤。

“不能让宣传家乡的人成了‘负翁’!”高洪波的这句话,道出了他对民间热情的珍视。他没有把“卤鹅哥”看作个人行为,而是视其为城市营销的宝贵资源。

随后,他推动建立卤鹅产业研究院,制定全国首个鹅肉制品标准,把短暂的网络热度转化为持久的产业动力。

03透明姿态打破刻板印象

高洪波被网友喜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用透明姿态打破了公众对领导干部的刻板印象。

他自掏腰包请客后,不仅公开晒出账单,还展示了具体菜单——两桌家常菜,抹零后1100元。这种透明姿态回应了公众对公职人员消费行为的疑虑。

在有关视频中,高洪波详细介绍客人构成:“客人里有一名华姓老师,有一名养猪的全国劳模,有一位重庆市人大代表、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有90后创业者等等。”这种开放态度,与公众对官员应酬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

高洪波还擅长用生活化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他热爱运动,每天锻炼一次,要么游泳,骑车或跑步。

从当荣昌区区长到卸任区委书记,五年多跑了一万多公里。跑完步,他常去路边摊坐会儿,跟卖早点的阿姨聊“生意怎么样”。

04临近退休的反常之举

出生于1965年的高洪波,今年刚好60岁,已到临近退休的年纪。在传统观念中,这样的年龄本该“求稳”为主,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有不少人揣测,高洪波这么拼,这么想“出名”,是不是想在仕途的最后一站搏一搏?

然而,熟悉官场规则的人都明白,花甲之年的他,仕途已经到站。荣昌的好与坏,他做与不做,其实都无法改变他即将面临的仕途之路。

他做的这一切,并不是想索取,或者是为了某种被认可的表现。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船到码头快靠岸的时候,都不愿意再冲锋,不愿意再激起太多的水花,心里想的更多是如何安全顺当地到站。

但高洪波不一样,他似乎越要到站越要折腾,频繁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不停地推介荣昌。

也有人说,高洪波是因为要退休了,所以才心无旁骛,敢于放开手脚。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不是主要的。

浸淫仕途40多年的高洪波怎么会不知道,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他的一系列举动可能会引发的争议?但他依然选择了这条不同寻常的路。

05“荣昌模式”的可复制性

高洪波的实践,为当代干部拥抱互联网提供了宝贵启发。

他理解了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推动建立卤鹅产业研究院,制定全国首个鹅肉制品标准;

他展现了开放共享的治理胸怀,邀请周边城市共同分享流量红利;

他证明了透明沟通的力量,让政府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消除了权力距离感。

荣昌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卤鹅哥”走红前,荣昌已经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展消费文旅。

2023年、2024年,荣昌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6.6%、5.8%,超出当年重庆市和全国平均增速。

其工业投资增速去年高达41.8%,远超重庆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高洪波的离任引发共鸣,关键在于其行为的前后一致。任内,他化身“荣昌老高”,通过新媒体出镜推广文旅、带货特产,将网络流量切实转化为地方发展增量。

这与某些官员形成鲜明对比:有的在任时大搞“形象工程”,离任时精心策划“送别秀”。

06“老高”留下的车辙

高洪波骑自行车离开荣昌的那个画面,恰如其分地总结了他的为官之道:不追求形式主义的排场,只留下朴实无华的背影。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高洪波的骑行背影渐行渐远,却留下了一条清晰而深刻的为官车辙——最美的告别,是带着清白与坦然,走向下一段人生旅程;最好的留念,是为一方土地留下持续发展的活力与人民心头的温暖认可。

他给荣昌带来的,不只是短暂的网络热度。数据显示,荣昌全区今年前四个月存款余额增加了58亿元,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存款余额增量的50亿元。

存款增加,一方面让老百姓有底气开展购车购房等大众消费——今年4月初到5月中旬,荣昌全区商品住房销售同比增长了40%,汽车消费增长了27%。

如今,卤鹅、夏布、荣昌陶、铺盖面……这些荣昌的特色产业,每个都有一批商家在经营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学习用平台流量获客。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非遗传承人綦涛坦言:“消费者以前不了解夏布,今年火了之后,很多人主动找到我们的账号咨询,到我们的网店下单,说明其实大众是有需求的、夏布是有市场的。”

荣昌的卤鹅还在卖,老街的烟火气依旧升腾。那位爱跑步的书记,那位会开直播的“老高”,那位临近退休却不“躺平”的实干家,已经骑车远去。

但荣昌的商户们记得,有位书记曾走进他们的小店,自掏腰包请客吃饭,只为给市场增添信心。

他骑自行车离开的背影,碾下了一条深刻的为官车辙——当官不是求安稳,而是创造价值;退休前不是“安全着陆”,而是最后冲刺。

(以上内容系DeepSeek综合公开报道信息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