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跟大家分享一个能够科学预测你的孩子将来学习好不好,甚至是人生能不能成功的小方法。

跟大家分享一个能够科学预测你的孩子将来学习好不好,甚至是人生能不能成功的小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去测试你的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一个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越强,他将来的学习成绩可能就会越好,甚至是他的未来可能也就会越成功。 这个真不是我臆想出来的,而是有着非常坚实的科学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心理学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棉花糖实验,也叫延迟满足实验。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美国有一个研究团队邀请了600个4到6岁左右的孩子,让他们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面,并且在他们的面前放一块非常诱人的棉花糖。然后研究人员给出了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我现在要离开15分钟,如果你能忍住不吃掉这块棉花糖,等我回来以后,你就会得到2块同样的棉花糖。如果你等不及,也可以按铃叫我回来,但是你就只能吃掉面前这一块儿。” 在门关上以后,孩子们的反应五花八门:有的孩子毫不犹豫,立刻就把棉花糖给吃了;有的孩子表现得比较纠结,摸一摸、闻一闻,后来实在忍不住也吃了;但是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孩子,他们会主动地去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说有的孩子去捂住眼睛不看,有的孩子自言自语或者唱歌,有的孩子试图想让自己睡着,他们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抵住眼前的诱惑。 然而,这个实验真正神奇的地方在于它十多年以后乃至几十年以后的追踪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更强的规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有社交能力,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明显要更好一些。这还没完,到了成年以后,他们的事业发展更好,身体素质更好,甚至是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更好。 这种延迟满足能力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他们有更强的目标感,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会想尽办法地去抵御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各种诱惑。 虽然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账号主要面向的是学龄前的孩子(因为我闺女是学龄前),但是我自己本身是在小学工作的。在我工作当中,其实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那些学习特别好、习惯也特别好、特别优秀的孩子,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会想尽办法赶紧把作业写完,然后再踏踏实实去玩。 老师留完作业以后,他们马上就开始见缝插针,利用各种琐碎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可能因为条件受限,他们写作业的姿势很难受,可能别的同学都在玩,但是他们就一门心思赶紧把作业写完。 但是那些学习不太好、习惯不太好的孩子,他们都是先玩,作业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拖得实在没时间了、实在没办法了,才别别扭扭地去写作业。这个不就是活生生的日常版的棉花糖实验吗? 写完作业以后,自由地玩就是那第2块棉花糖。那些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他们用短暂的自我约束,换来了后面更长时间、更没有心理负担的玩的时间。 那这个时候可能有家长就会问了,要怎么培养孩子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呢? 先说一个坏消息吧:延迟满足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这个也是有实验依据的,以后有机会咱再细聊。还有一个好消息,后天也是可以锻炼的,但是具体效果不详,没有相应的实验依据,也可能是我知识盲区,没有了解到。 跟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个人的经验吧,纯主观,没有做过大样本量的调查和研究。我闺女的延迟满足能力还挺强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她在吃巧克力饼干的时候,通常都是先吃饼干那部分,然后把她更喜欢的巧克力豆抠下来,放在一个小碗里存着,然后找一个舒服的地方,慢慢去享受那些巧克力豆。 她的这种状态我没有刻意教过,但是我觉得和我的一个教育方法有关,就是我们约好的一件事儿,比如一周只看两次动画片,即使她再哭闹、再闹情绪,我都不妥协,而且我还会温柔地接纳她哭闹的情绪,去安慰她、去哄她。 我觉得当孩子确信,等待真的会有更好的结果,规则是可靠的,等待是值得的,他们才会更愿意使用延迟满足这个策略。大家千万不要为了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而故意不去满足孩子,我觉得这个是非常不可取的。 如果一个孩子的基本需求经常被无故地延迟满足,他反而会变得焦虑,变得缺乏安全感。我觉得真正的延迟满足,一定要建立在孩子的需求充分被看见、情绪充分被接纳的基础之上的。